莫拉克後 喜見山區鳥兒重生
2015/8/4 13:04(8/4 14:53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4日電)莫拉克風災5年了,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海拔試驗站2014年起,在中海拔石山林道觀測到諸多鳥類活動,也見稀有留鳥及保育類鳥,還有產卵、幼鳥誕生。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羅英元表示,石山林道位在莫拉克風災肆虐的高雄市桃源區,是通往溪南山、石山秀湖及台灣百岳之一卑南主山的主要林道,海拔1600到1800公尺,主要是天然闊葉林。
去年起,特生中心海拔試驗站開始觀測災後鳥類生態,發現不少蹤跡。包含常見的白耳畫眉,其次是冠羽鳳鶥及黃胸藪眉。大型猛禽類例如林鵰、熊鷹、大冠鷲及夜行性的黃嘴角鴞、褐林鴞也有發現。
羅英元並說,也看到稀有的留鳥白頭鶇、稀有過境鳥山鷸,成群的台灣白喉噪鶥也是難得一見的景象;令人驚豔的是,還觀察到保育類鳥類藍腹鷳。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為了解繁殖狀況,特生中心架設多個利用廢棄竹筒做成的人工巢箱,記錄小型雀形目鳥類的繁殖狀況。羅英元說,曾發現棕面鶯、青背山雀等鳥類運用巢箱產卵、繁殖撫育下一代,2年來共有145次築巢情形,共產下368個卵、226隻幼鳥誕生。
羅英元指出,其實石山林道仍全線禁止遊客進入,是低度人為干擾的環境,將持續監測,未來將與其他地區做比較,可了解人類干擾、氣候等因素對鳥類繁殖造成的影響。10408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