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新興產業 抓住創新契機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7日電)台灣具備高素質人才,卻欠缺一個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除第一桶金的創投資源,更需要與世界鏈結,放眼全球布局,以創新態度迎接新世代的產業革命,新興工作或許還未出現,需等待人才開發。
Google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google模式」一書中,用「智慧創做者」(smart creatives)形容下一波新興人才。全球在創新創業的創投領域方興未艾,以色列、倫敦、愛爾蘭、新加坡、芬蘭前仆後繼,國際先進國家都看到機會,台灣沒有理由等待。
去年才被美國防毒軟體公司高價併購的阿碼科技,創辦人黃耀文講到創業,侃侃而談當初在台灣創業募資時,整整3個月沒有資金進來,募資對象從創投大公司到水電行老闆都落空,後來去了矽谷1次就拿到資金。
黃耀文舉以色列為例,有1年美國矽谷的創投會直接告訴投資者要在以色列舉辦,就是因為以色列已經打造出創投產業的名聲,台灣絕對要以此為目標,跟上國際潮流。
夢想成為「耳機界Coke」的悅聲志業董事長陳冠宏說,對於新創事業碰到的最大困難,一定是第1桶金,創投者對你的期待,絕對不會只是要談你的理想,所以當年收到創業天使基金對他來說,真的是及時雨,也救了他的夢想。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郭建甫認為,在台灣創業不缺的就是人才,甚至日韓公司都認為台灣工程師厲害,什麼東西都做得出來。反而當初一開始最難的就是錢。
郭建甫認為,台灣一流的人才都很保守,對創業卻步,和社會對於創業風險大的想法有關,台灣應塑造創業的安全感,這需要公權力支持,才能翻轉大家的觀念。
「台灣對於創投這塊了解還不夠」,黃耀文直接指出問題,過去接觸軟體創業公司有段時間,在南港軟體科學園區育成中心扶植新創公司的經驗告訴他,台灣創新創業的格局不夠國際化。
黃耀文提到,其實台灣軟體業與創投界私下與美國矽谷有很深的聯結,出國不是必要但絕對重要。他常常鼓勵台灣的創新產業前進美國矽谷,藉由在矽谷創業的經驗,可帶進新觀念給台灣,也讓台灣人才的產業資訊能跟上世界前端。
在台灣以網路書籤起家的聖洋科技共同創辦人楊志偉打趣說,創業就像養小孩一樣,3年是關鍵期,如果存活下來,就不怕它會死掉。現在外國投資客戶尋問他產品市場,是針對國內消費或海外市場,他都反問,重點不是哪裡的市場需求,而是這個新「應用」想要解決人類什麼樣共通問題,跳脫了眼光侷限,市場就無限寬廣。
談到創業的生態環境侷限,黃耀文擔心台灣的法規制定與過去需要大資本的製造業有很大關連性,因此公司獲利都是回饋給出資者。但軟體創業不需要廠房與物料成本,在獲利甚至上市後,應分享給每個參與創業的人才,在台灣卻要面對法規限制。
郭建甫懇切地說,他願意幫忙想要創業的優秀團隊,也支持政府看到成效專案,希望創新創業園區成為台灣創業圈的領頭羊。創業園區的建立,吸引國際人才進駐,有共事經驗,台灣人才對國際競爭力有概念,才能追求卓越。10312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