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發表新書「南都物語」 透過物件說歷史
2025/2/14 16:45(2/14 17:16 更新)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14日在台南市立博物館發表籌備2年新書「南都物語:物件裡的台南史」,透過30件文物作為切入點,縱向呈現台南歷史發展、空間脈絡及重要事件節點。(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14年2月14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14/1024x768_wmkn_0_C20250214000118.jpg)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4日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發表籌備2年新書「南都物語:物件裡的台南史」,以「物件說歷史」探索這座變化萬千的文化古都,並觀察物件與人之間關係如何隨著時代演變。
文化局今天指出,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城市,不同政權留下多元風貌建築,傳承不同時期美學與文化代表物件。「南都物語」則打破傳統歷史敘事框架,以「物件說歷史」,讓歷史具象化,透過30件文物作為切入點,縱向呈現台南歷史發展、空間脈絡及重要事件節點。
「南都物語」以「原初之境」、「海國交流」、「進出仙府」、「毛斷面容」、「一路走來」等五大章節,從史前文化一路延伸至當代社會,以全新視角探索這座變化萬千的文化古都,並觀察物件與人之間關係如何隨著時代演變。
書中選錄「鬍鬚男陶壺碎片」,是德國在大航海時代製造,透過國際貿易流入台南的物件,展現當時台灣與世界緊密聯繫。隨著商人在海外闖蕩,最後進入台灣的「安平壺」,則是國際貿易證據,更被台南原住民族群納入信仰體系,賦予全新文化意涵。
另外,南科園區開發出土的「黑陶甕棺」,帶出後續開發保存議題。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而進行教育紀實藝術創作「麻豆國小五年級學生疫情聯絡簿」、擱淺在黃金海岸的蘇菲亞號貨輪帶出「灣裡萬年殿王船」故事等,也是物件和當代社會發人省思的互動。
文化局表示,「南都物語」每篇故事都有文物卡,標明文物所在位置資訊,讓讀者按圖索驥、實地走訪,透過「尋物」過程體驗台南歷史與文化的累積,讓閱讀不只停留在紙本,而是和城市對話的過程。
文化局強調,台南歷史並非靜止不變,而是由每一個物件與人們互動交織而成。「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歷史」。(編輯:謝雅竹)11402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