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黃翊舞作「墨」 紐約林肯中心跨界演出

2024/11/5 10:42(11/5 11: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舞蹈家黃翊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說明舞作「墨」的創作因緣及舞台元素。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攝  113年11月5日
台灣舞蹈家黃翊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說明舞作「墨」的創作因緣及舞台元素。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攝 113年11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4日專電)跨界編舞家黃翊與筆墨大師董陽孜作品攜手呈現的舞作「墨」,近期在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演出。書法投影在多層次舞台頻幕,舞者賦予靜態筆墨新生,加上抑揚頓挫的音樂音效,形成令人難以忘懷的視聽饗宴。

跨界書法藝術大師董陽孜的的筆墨透過3D投影多層次舞台展現,「黃翊工作室+」舞者時而化身為筆墨,用身體與四肢延展行筆的奔騰,加上日籍音像藝術家黑川良一的舞台與音樂設計,一齣傳統與科技結合的演出讓在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觀眾週末體驗來自台灣的新型舞作。

身兼舞者、編舞家與程式設計者的藝術家黃翊,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安排下演出後與媒體交流。他表示,董陽孜聯絡時僅希望作品不要無聊,不要讓觀眾睡著,希望書法讓更多國家的人看到。

相差40歲的兩人10年前結緣,董陽孜觀賞黃翊舞作後,主動聯繫表達合作之意,不過當時31歲的黃翊還沒看透董陽孜作品運筆奔放背後的意涵,10年後,「墨」誕生,不僅讓更多國家的人看到書法,同時看到台灣舞蹈創作的新生命。

與機器人「庫卡」共舞的黃翊曾驚艷歐洲舞台,「墨」中的庫卡現身片段同樣讓紐約觀眾打開了藝術框架。

約45分鐘的舞作視覺與音樂意象簡單明瞭,融合傳統藝術形式,舞者突破肢體平衡與性別界線,投射在書法的力道與飄逸裡,傳統運筆的提按頓挫與董陽孜特有的潑灑,完整融入一個舞台裡。

經紀人葉怡君指出,在全世界很少看到書法這樣的藝術形式,尤其是投影出來,可以看到例如墨散開,西洋畫沒有這樣的做法,把傳統藝術形式讓現代人感到有趣。許多作品一定把舞者放在中間,但這作品得當成像博物館的作品來看。

這項演出吸引不少紐約藝評與外交界人士出席,黃翊工作室+經理吳旻芳說,只要在現場都可以感受到非常直接的、來自台灣的作品。這種感動與交流不分國界,但不是為了要讓外國來認識才去做這件事,而是做完後分享給世人。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黃翊與機器人庫卡的「3人舞」引起不少討論。他笑說,「比較相信機器人,因為機器人不會騙人,但很難確認人類講的是事實,有太多可能性。」黃翊的機器人目前還沒使用人工智慧來操作。

紐約場次演出後,「黃翊工作室+」將轉往德州奧斯汀演出。(編輯:高照芬)1131105

黃翊工作室+舞者11月3日、4日在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演出舞蹈「墨」。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攝  113年11月5日
黃翊工作室+舞者11月3日、4日在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演出舞蹈「墨」。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攝 113年11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