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獨立書店文化風景線 台灣經驗成關鍵推手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22日專電)獨立書店是馬來西亞檳城的文化窗口,雖隱身於城市角落,卻透過與台灣藝文交流展演、文化創生與社區營造等方式,結合有別於商業風格競爭的在地化書籍,逆勢創造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檳城(Penang)喬治市(George Town)沓田仔街(Lebuh Carnarvon)昔日書店林立,曾經是多數人的美好成長回憶,傳統書店歷經時代演變不敵網路時代崛起逐漸沒落,在地文化人近年來以獨立書店方式重新燃起愛書人熱情。
200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的檳城喬治市儼然是文化匯聚地,獨立書店甚至在每年盛大舉行的「喬治市藝術節」、「喬治市文學節」中扮演跨越種族、語言的穿針引線功能。「島讀書店」(Book Island)是檳城的主要中文獨立書店,Hikayat為英文的獨立書店。
位於COEX@Kilang Besi共享空間內的「島讀書店」正積極扮演文化創生與社會連結的角色,意欲創造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大馬檳城文化人莊家源(Ch'ng Kar Guan)告訴中央社,「書店」並不全然是推動閱讀,而是要串連起所有對文化的一種想像,讀者從閱讀中展開新的面向,並從閱讀中擴大延伸、意識並探索周邊的地方、歷史、人文、信仰、建築等,甚或在讀者內心產生身分認同,「刺激大家嘗試各種想像並產生多元啟發」。
他以11月舉行的「喬治市文學節」為例,說明即將討論的馬華文學未來的機會與挑戰等主題,就是獨立書店作為從閱讀中試圖梳理出對社會的一種觀察,希望獲得更多迴響、連結社會,「獨立書店會在前端引領並帶動大家」。
對於台灣扮演的角色,莊家源說,台灣提供很多大馬可以學習的方法與昔日發展道路經驗。大馬的起步比較慢,但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台灣的經驗彌足珍貴,不論對人文歷史的重視或社會文化涵養,對長期處於中文世界邊陲地帶的大馬來說,獨立書店近年的發展著實讓馬華文學在中文世界獲得很大關注,東南亞學成為顯學。
文化媒體人陳文貴(Tan Boon Kooi)指出,獨立書店有太多書籍是主流書店不願意陳列在書架上,獨立書店常常主動出擊向讀者推薦書並導讀,也會進行分享會,或讓馬來西亞人認識這些作家。
他說:「獨立書店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讓馬來西亞讀者看到一些應該看到卻又不容易發現的書,『島讀書店』在這一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
因熱愛書香投入獨立書店服務的陳美妤(Tan Mei Yi)受訪指出,獨立書店是馬來西亞檳城的文化窗口,提供獨特的閱讀體驗與社區交流平台,也支持在地的創意產業,豐富城市的文化生活。
她說:「台灣的藝文團體每年都會與本地的獨立書店合作,帶來許多精彩表演與論壇,也擴大了台灣和馬來西亞的文化傳承觸腳。」
同樣也是獨立書店業者的林韋地(Lim Wooi Tee)強調,檳城早期有些中文書店,雖然後來買書的風氣慢慢淡了,但如今獨立書店的興起,重新找回讀者是一件好事,因此,對於藝文界來說,獨立書店在任何的城市裡「相信都是一條非常的重要的風景線」。(編輯:韋樞)11310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