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史前館特展「微觀.史觀」 窺千年台灣與世界連結

2024/5/17 12:35(5/17 14:2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8日將推出「微觀.史觀」考古特展,以矽酸體、玉、玻璃與礦物等4個考古主題,從顯微鏡下的微小線索,掌握物質遺留的成分,進而進行產地溯源,一窺千年前台灣與世界的連結。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3年5月17日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8日將推出「微觀.史觀」考古特展,以矽酸體、玉、玻璃與礦物等4個考古主題,從顯微鏡下的微小線索,掌握物質遺留的成分,進而進行產地溯源,一窺千年前台灣與世界的連結。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3年5月1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7日電)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8日推出「微觀.史觀」特展,藉由對植物矽酸體、玉、玻璃與礦物的考古研究,一窺千年前台灣與世界的連結。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康樂本館,重新開館屆滿1年,配合「518博物館日」,將於18日推出「微觀.史觀」特展,讓民眾從矽酸體、玉、玻璃(琉璃珠)、礦物4大主題的考古研究,一窺台灣史前人類與世界的連結。

史前館代理館長蔡志忍今天介紹,史前館「臺灣史前廳」介紹台灣從3萬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豐厚的人群故事,而「微觀.史觀」考古特展是進一步由考古學者從顯微鏡下的微小線索,窺見千年前台灣與世界的連結。

策展團隊表示,見微知著、透物見人是考古學的重要研究目標,從研究出土數千、數萬年的古物老器、遺跡等來還原史前人類的生活與行為。例如以空間分布及脈絡關係可知器物間的連結,近年因科學儀器和研究方法演進,使得考古學者視野可著眼於微小的線索。

這次特展以矽酸體、玉、玻璃、礦物等4大考古主題,透過掌握物質遺留的成分,進而溯源產地,探索史前人群交流與互動的路徑及貿易交換等社會關係,從微觀世界看到宏觀的史前時代發展脈動。

史前館表示,配合「518博物館日」18、19日邀請民眾免費參觀博物館,還有逛市集、聽講座、看演出、簽書會,館內還有手作、說故事與各種體驗活動,這次市集推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有攤商符合至少1項永續指標。(編輯:郭諭儒)1130517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8日將推出「微觀.史觀」考古特展,代理館長蔡志忍(中)16日介紹,考古特展是進一步由考古學者從顯微鏡下的微小線索,窺見千年前台灣與世界的連結。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3年5月17日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8日將推出「微觀.史觀」考古特展,代理館長蔡志忍(中)16日介紹,考古特展是進一步由考古學者從顯微鏡下的微小線索,窺見千年前台灣與世界的連結。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3年5月1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