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殖民背景對社會作用力 荷詩人:正視實際發生歷史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22日電)台北國際書展今天舉辦「傷痕與新生:直視荷蘭殖民歷史,以及後殖民時代的挑戰」講座,邀請詩人拉德娜.法比亞斯與台灣作家吳明益對談,討論歷史對當代社會造成的作用力,認為應正視。
被譽為荷蘭文學最具代表的詩人新秀拉德娜.法比亞斯 (Radna Fabias),以詩集「習慣」(Habitus)屢獲殊榮。她出生於荷屬古拉索島(Curaçao),與台灣同樣擁有殖民歷史背景。
古拉索是位於加勒比海、靠近委內瑞拉海岸的島嶼,原為荷屬安的列斯群島一部分,2010年後改為荷蘭王國的自治國。在荷蘭殖民期間成為非洲奴隸貿易中心,而法比亞斯的祖先便是來自西非。
法比亞斯分享,曾被殖民的國家都面對著一種精神錯亂,官方教育體制描繪的歷史與當地耆老口述的故事落差極大,大家不知道該相信哪個。而過往歷史更仍烙印在奴隸或被殖民者後裔身上,對其社經地位與生活有極大影響。
她指出,過去有些族群不被允許進入教育體系,殖民者帶來的天主教神父、修女,掌管誰能受教育與經費分配權力,就算奴隸制度廢止,奴隸後裔身上仍一無所有,還是得替以前的雇主工作才能維生。
近年古拉索轉型為熱帶度假島嶼,觀光業成重要產業,法比亞斯表示,還是能以膚色看出種族階級差距,主管幾乎都是白人,基層員工為非裔。歐洲富人帶來的移民潮,只讓當地物價水漲船高,當地人無法負擔,而來自歐洲的投資挹注,受惠者也絕非本地居民,「很多人說,雖然已不是殖民統治,但和殖民統治相去無幾」。
她舉例,COVID-19疫情爆發時,古拉索觀光枯竭,島上2/3的民眾都得求助食物銀行,古拉索官方希望向荷蘭政府洽商資助,竟被要求查看政府財務體質,「如果這是獨立的國家,怎麼能讓其他國家來看你的財務體質,來決定是否適合獲得貸款?」
吳明益也分享,台灣複雜的殖民背景,同樣讓不同年代的台灣人對歷史與自我認同混亂。近年雖有不少轉型正義相關討論,他卻認為台灣相對委婉保守,總有「往前走」、「不要複述這些歷史」的反對論述。
吳明益表示,先前曾造訪立陶宛KGB博物館,館內展示遭蘇聯迫害喪生者的衣物,以及處決犯人的囚室與行刑影片等,「他們直面這些歷史,反而讓後代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歷史,而非盲目地仇恨與愛」。
法比亞斯也同意吳明益的看法,她指出,很多殖民地民眾會有自卑情節,認為是因不夠努力才無法成功或跳脫困境,但透過了解實際發生的歷史,就會明白這些問題是制度造成的結果,錯不在自己身上。
法比亞斯強調,「我們其實沒有低別人一等,若擺脫這樣的想法,就會有不同的觀點與主體性,更有自信地去寫出自己所了解的故事。」(編輯:張雅淨)1130222
- 2025/01/17 19:45
- 2024/02/22 18:15
- 2024/02/22 17:40
- 談殖民背景對社會作用力 荷詩人:正視實際發生歷史2024/02/22 15:08
- 2024/02/22 09:28
- 2024/02/21 19: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