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人、街友發聲 林立青:自信心比什麼都有價值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3日電)讓失業、失能的街友重返社會不是件容易的事,作家林立青創辦「友洗社創公司」不只培養街友專業洗地職能,也鼓勵協助他們跟外界溝通,林立青說:「自信心建立比什麼都有價值。」
林立青原本是工程師,長期擔工地監工,因為「做工的人」一書引起各界關注,並改編成影視作品,他說之所以自己跳下來當老闆,源於某位朋友的激將法。
那位朋友跟林立青說:「你當老闆肯定『尬』不過張忠謀或郭台銘,但如果今天跟這兩位老闆坐在一起,談弱勢勞工如何進入社會,他們兩個只能聽你講。」林立青覺得這個說法實在太撼動他的靈魂,於是決定試試看。
林立青說,疫情期間他和街友們在萬華開始募物資轉送,幫助需要的人,但據點所在經常因為吃喝的關係弄得髒兮兮,他就從工地拿高壓清洗機讓街友們練習清洗。
林立青說,他發現這些朋友不管洗得好不好,過程中總是很開心,很有成就感,洗起來很療癒,於是思考要不要讓這件事變成一個常態,不是只洗自己工作的地方,而是擴大到更多地方、服務更多人群。
林立青說,這項工作有幾個特性,一是洗地的人馬上可以看到工作成效,只要願意撐住,地板就會逐漸乾淨,「他們會覺得人生終於有一些事,只要你努力付出就有回饋,這樣的回饋讓弱勢者覺得回歸這個社會是有希望的。」
林立青說,「友洗社創公司」的宗旨是「街友洗地,社會創新」,有別於一般清潔公司,林立青旗下的成員都是街友,年齡層從22至67歲,服務項目從洗地到整理往生者身後留下的房子,藉此讓街友建立自信,重燃希望。
公司內部也有完善制度,不僅和人生百味、芒草心等機構合作,由社工擔任保證人舉薦適合的街友;也建立存款制度,目的就是希望街友們能夠自食其力。
林立青也表示,洗地是一門易學難精的工作,機器的配件和壓力是洗地的「眉角」,只要選對工具設備,加上肯做的意願,是一項只要做了就能立即見效的工作,同時也成了街友們建立自信心的重要關鍵。
林立青沒有顯赫的背景、出身一般,因此更能用同理心去面對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培養他們的一技之長,洗出嶄新的人生。林立青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學會釣魚。」他期待能有更多人走出困境,投入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編輯:龍柏安)1130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