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特派談新事】以巴衝突再掀歷史議題 德國藝文界現反猶風波

2023/12/13 17:16(2024/1/6 17: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10月22日德國民眾聚集在知名地標布蘭登堡門聲援以色列。(路透社)
圖為10月22日德國民眾聚集在知名地標布蘭登堡門聲援以色列。(路透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主持人:周永捷/中央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副主任
與談人:林尚縈/中央社駐柏林特派員

主題:以巴衝突掀德國包袱 挑動藝文界反猶敏感精神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的衝突長達兩個多月,儘管數度衍生出停火協議,戰火卻尚未平息。值得關注的不僅是以色列與哈瑪斯雙方的動向,還有在長年潛藏在德國社會的敏感議題「反猶太主義」。

納粹大屠殺後,德國為彌補歷史錯誤,官方向來將捍衛以色列的國家安全視為對猶太人的義務。不過德國藝文界卻出現反猶太主義的爭議,在卡塞爾文件展中有數名遴選委員因被控支持抵制以色列的「BDS運動」而集體辭職,許多曾經支持或未公開反對BDS運動的藝術家也受到波及。

反猶太主義在德國的敏感程度隨處可見,生活在柏林的記者林尚縈有什麼觀察?爭議不斷的BDS運動(Boycott, Divestment, Sanctions)是什麼呢?它對於藝文界帶來什麼影響?近年來德國的外交政策為「國家理性」(Staatsräson),它的概念又是什麼呢?對於以巴衝突的立場,在德國社會也出現了世代差異。更多關於牽動德國社會的歷史因素與影響,都在本週的特派談新事!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
剪輯:王昱文|文字:鄭惠文

立即收聽:【特派談新事| 2023.12.13】

▶「特派談新事」IG圈粉/廖漢原:搜尋 @correspondentnewsinsight
▶「特派談新事」IG圈粉/周永捷:搜尋 @plo1223
▶意見信箱:cnaonpodcast@gmail.com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特派談新事】COP28正在舉行 各國為氣候行動齊聚杜拜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