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40歲起的人生課:憂鬱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內心成長了【書摘】

2023/10/24 19:07(10/24 19: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40歲可以是追求內心成長的年紀,也是活出理想人生的第二次機會。(圖取自Unsplash圖庫)
40歲可以是追求內心成長的年紀,也是活出理想人生的第二次機會。(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從「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人生七十才開始」,現代人看待生命的方式因為平均壽命增加而大大不同。如果說100歲是晚上12時,40歲只是早上9時36分而已,以往認定步入中年的40歲,其實不過是「人生」才剛出門活動的年齡。不必拘泥於孔子的「四十不惑」,40歲可以是追求內心成長的年紀,也是活出理想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在韓國被稱為「夢想導師」的金美敬(김미경),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170萬,但在45歲之前,她只是個無名講師。也因如此,她深刻了解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40歲起的人生課》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部分內容。

40歲是內心成長的年紀

擔任公司本部長,與我共事14年的齊奈平時不太表露個人的情緒。當我興高采烈提出一個新點子時,她就算不滿意,一向都會先配合我,再冷靜說明自己反對的原因。

然而,她最近變得不一樣了。不但經常在我身旁嘆氣,也不再掩飾自己的不悅。不過,我畢竟是公司的代表,嘮叨這種小細節總是不太好,只好忍了下來。有天,齊奈終於說出事情的原委,但不是直接告訴我,而是在諮商心理師兼作家申紀律面前提到這件事。

「老師,我最近好像變傲慢了。自從過了40歲,我就很討厭別人對我指手畫腳。儘管我對代表沒有不滿,卻不喜歡她干涉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3人當時正在喝茶,齊奈偷偷看了我一眼後,向老師提問。語畢,申老師笑著回答她。

「妳並沒有變傲慢,這是過了40歲的正常現象。我通常稱這種現象是『內心成長』,妳現在的反應不過是內心正在成長。一生當中,內心會成長兩次。第一次發生在青春期,此時內心瞬間成長,是為了支撐成長中的身體。而第二次發生在40歲左右,因為必須承受變老的身體。這個過程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成熟,明智地接受自己的老去,為人生下半場做準備。換句話說,這是內心完全成熟的時刻。內心都成長了,怎麼會喜歡別人的干涉呢?妳有這種想法是理所當然的。」

聽完申老師的回答,我終於理解了齊奈這陣子的古怪舉動。

不想繼續過這種生活

印象中,我當初似乎也是如此。30多歲剛踏入講師這個行業時,很多客戶都會對我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一到40歲,我就不想繼續過這種生活。我平時的脾氣已經不太好了,現實不如意時,更會讓我怒不可遏。

等到情緒消散後,藏在憤怒底下的真實想法才浮上檯面。來到第一人生尾聲的40歲,我不想繼續當個等待別人邀約的講師。我渴望能打造出新局面,自行主導一切,這個想法令我雀躍不已。後來,我在40歲出頭完成心願,開了一家公司,推出自有的教育頻道。

齊奈最近的心情應該和那時候的我很像吧?對日常感到煩躁,想要反抗,甚至覺得過於自滿,但這其實都是一種訊號。隨著內心成長,「不想繼續這種生活」的訊號會愈來愈強烈。

人成長的時候都會發出聲音。正如身體成長中的青春期會發出各種嘈雜的聲音那樣,內心成長的40歲也會出聲。

青春期的時候,幼時不曾問過的問題會傾巢而出。「我是誰?」「我為什麼出生在這個世上?」「我該怎麼活下去?」為了找到解答,我們硬生生地鎖上房門。

40歲,即第二次成長階段也大同小異。成年後的這20多年來,我們走過大學時代、就業、獨立、結婚⋯⋯忙著適應新環境,過得非常忙碌,連向自己提問的時間也沒有,20年轉瞬即逝。然而,到了內心成長的40歲,我們再度躊躇徬徨,有如回到青春期。

10至39歲時,我們很習慣打團體戰。20歲以前的人生,我們依附著家人。20多歲時,我們費盡心思融入名為大學和職場的群體之中。過了30歲,我們拚命適應婚姻與職場。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努力成為別人需要的人,心力枯竭也是必然。可是,我們的角色與責任早已緊密相連,無法輕易擺脫。

正當此時,我們迎來了內心成長的年紀──40歲。內心成長後,情緒也會跟著放大,因為一件小事煩躁、沮喪不足為奇。在這種情況下,性格強悍如我的人通常會以憤怒發洩情緒,內向的人則會長吁短嘆、憂愁滿面。

我認識的40歲族群,最常提及的情緒正是「憂鬱」。長期為憂鬱症所苦的人出乎意料地多。雖然每個人的故事都不同,但結尾往往相去無幾。

「我為了家人付出一切,但似乎失去了自己。」
「這樣的生活是對的嗎?」
「我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我不想繼續這樣的人生。」
他們拖了很久才說出苦衷,但這些其實是一生起碼該問自己一次的問題。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沒有死也做不到的事

毀掉自己的,並不是憂鬱症。第二人生以後,為了好好活出自己,我們發出刺耳的聲音,推翻自己的內心。能量強大的人罹患憂鬱症時,症狀往往格外嚴重,因為他們過於專注在自己的弱點與癥結點。不過,這種人一旦找出解決方法,便能以驚人的速度與熱情打破框架,展開新人生。

我認識的創作者娜娜就屬於這種人。身為長女的娜娜從小被迫代替辛苦工作的母親與多病的父親,擔下家長的角色。她經營了一家實用音樂證照學院,賺錢送弟妹出國留學,籌措他們的結婚基金,遲遲無法擺脫「老大」的身分。她自顧不暇,活在使命當中。有天,父親因為醫療疏失忽然離開人世,但她想到自己還要照顧妹妹和母親,連淚水都不敢掉,只能暗自埋怨自己無能。

「偏偏當時碰上新冠肺炎疫情,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想喘一口氣也不行。父親去世的那天,我照常去幫準備應考的學生上課。上一堂課,哭一小時,經歷了相當煎熬的時光。後來,不知道是不是長期處在壓力和緊張的緣故,我突然間得了憂鬱症和恐慌障礙。」

飽受痛苦後,娜娜領悟到自己該優先考慮的是什麼:「我必須先照顧自己才行!」

娜娜第一件做的事是清晨起床。連續5個月挑戰清晨起床,從中得到客觀看待生活的從容,並在互相打氣的人們身上獲得正能量,逐漸脫胎換骨。

娜娜基於想要擺脫熟悉的生活模式,必須先挑戰新領域的想法,開始學習電腦繪圖,這個選擇最後改變了她的人生。幾個月後,娜娜自創的作品在韓國規模最大的 NFT 徵選活動中雀屏中選。她將獎勵金全額捐給外籍配偶和未婚媽媽的助學計畫。以此為契機,她收到演講邀請,透過該活動建立了成員超過200名的「Nana-land 療癒藝術」社群。這全是她開始挑戰清晨起床後,1年內辦到的事情。曾經連即時通訊軟體都不懂的人,搖身一變成為 NFT 創作者兼社群領袖,展開新人生。

如果你現在活得憂鬱,絕不是因為變得軟弱。相信我,這是因為你的內心正在成長,所以忙著自問對人生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只要稍微排解憂鬱情緒,就能看清問題。你現在的憂鬱,不過是在反證你的潛在能量有多強大。試著相信自己是個只要改變努力方向,什麼都做得到的人吧。

「內心成長、成為大人的同時,我們也開啟了新的可能性。小時候做不到,長大後卻做得到的事情不是很多嗎?實際上,原本以為『我死都做不到』的事突然變得可行的情況比比皆是。放開胸懷嘗試新事物的40歲階段,是很美好的時期。千萬不要浪費這個機會了。」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申紀律老師溫暖的話語讓齊奈的表情放鬆許多。

有點憂鬱也無所謂。讓我們敞開心扉,跟著憂鬱走到最後吧。等在那裡的,是你真正渴望的人生。(書摘由先覺出版授權,編輯:林傑立)1121024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
  • 作者|金美敬
  • 譯者|Loui
  • 出版社|先覺出版
  • 出版日期|2023/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