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揭開莎翁之子死因 哈姆雷特原來是「哈姆奈特」

2023/8/9 10:40(8/9 14: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英國作家瑪姬.歐法洛(Maggie O’Farrell)歷經30年爬梳與沉澱,深入調查莎士比亞之子的死亡之謎,小說「哈姆奈特」中文版近期在台灣發行。(新經典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傳真 112年8月9日
英國作家瑪姬.歐法洛(Maggie O’Farrell)歷經30年爬梳與沉澱,深入調查莎士比亞之子的死亡之謎,小說「哈姆奈特」中文版近期在台灣發行。(新經典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傳真 112年8月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9日電)英國文豪莎翁4大名劇之一「哈姆雷特」深受世人喜愛,然而卻少有人知道這部戲與莎翁之子「哈姆奈特」的淵源,英國作家瑪姬.歐法洛歷經30年爬梳與沉澱,解開這道謎題。

「哈姆奈特」一書開頭就引用美國文史學家史蒂芬.葛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的話寫道,哈姆奈特(Hamnet)和哈姆雷特(Hamlet)其實是同一個名字,在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亞出生地)16世紀晚期及17世紀初期的紀錄中,兩個名字完全可以互相代用。

根據新經典文化發布的新聞稿,「哈姆奈特」故事描述1580年代一對住在英格蘭中部的夫妻,生了3個小孩:大女兒蘇珊娜,以及龍鳳胎兒子哈姆奈特、女兒茱蒂絲。

1596年一個夏日夜晚,這個家的小女兒茱蒂絲不幸染疫,高燒不退,她的雙胞胎手足哈姆奈特四處求助,卻沒有任何人回應他的呼救,因為他們的母親正在1英里外照料花園裡的蜜蜂,他們的父親、新銳劇作家則遠在倫敦,全心投入事業。兩人從未預料,他們即將失去心愛的孩子。這年,哈姆奈特11歲。

4年後,莎士比亞寫出史上最有影響力、最震撼人心、歷久不衰的劇作「哈姆雷特」。

新聞稿指出,作者瑪姬.歐法洛(Maggie O'Farrell)16歲首次在課堂得知莎翁之子,感到非常好奇,就讀大學時修讀英國文學,她讀遍莎士比亞傳記與文獻,卻發現歷史對莎翁之子的記載非常稀少,她感到事有蹊蹺,而那正是小說家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不過歷經30多年,歐法洛屢次想提筆,卻遇上心理障礙,因為她的子女數量跟莎翁一樣1男2女,「我無法想像比埋葬自己的孩子更深沉的恐懼。」歐法洛說:「愛,很大一部分來自對失去的恐懼。」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歐法洛終究還是動筆了,創作本書期間,描寫死亡的場景時,她甚至無法在家中書寫,感覺「好像我在邀請某種可怕的詛咒降臨我們的身上。所以我在一間破舊的苗圃小屋外面寫作,把筆記型電腦放在膝蓋上,以15分鐘的爆發時間進行工作,必須在花園裡走一段時間,才能往下寫。」

歐法洛曾在香港擔任過記者、在倫敦的「星期日獨立報」擔任文學線副總編輯,也在考文垂的華威大學和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教授創意寫作。著有「你走了以後」等9部小說,曾獲貝蒂特拉斯克獎、毛姆文學獎,作品入選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年度選書。(編輯:張雅淨)11208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