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拳腳執畫筆絕響 楊清富辭世留台灣農村縮影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30日電)「功夫畫家」楊清富日前過世,生前以台灣鄉土風情為主題的油畫創作成絕響;他生前最喜歡的「百牛圖」,為台灣曾走過的農業鄉村風景,留下停格的歷史畫面供世人懷念。
楊清富曾擔任過中國武技協會理事長,生前致力推廣武術教學與繪畫創作,文武雙全。家屬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他已於7月17日辭世,享壽72歲,將於8月6日舉辦告別式。
楊清富早年以武術表演融合油畫創作,推廣鄉土藝文記錄台灣,因多次在電視節目中表演一邊油畫創作,一邊打拳表演功夫的特殊技法,打響「功夫畫家」知名度。
楊清富的妻子鄒秀足接受電訪表示,因腦幹中風21年的丈夫,因心肺衰竭走的很安詳,過世前一刻仍懸念開畫展事宜;2021年農曆牛年原本規劃受邀展出「百牛圖」等主題畫作,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宕,疫情緩和後原想繼續圓夢,不幸病重辭世。
據鄒秀足表示,楊清富出身雲林縣斗六,年少時歷經困苦歲月,因家境清寒無法升學編在「放牛班」,經常利用課餘畫圖,並從歷史人物的畫像中找到自信。
年輕時的楊清富,從電影廣告看板與商店招牌進入繪畫的世界,鄒秀足說,丈夫出外人北漂打拚的個性直爽,對於藝術創作與興建美術館卻很執著,練就一番好的武術功夫,連孩子名字都有「武」字;但醉心繪畫,到台中拜師精進油畫技巧,與其他藝術家有不同的氣質。
鄒秀足回憶,在大家沉浸在山水人物畫、商業畫與學院派的創作時,楊清富卻瘋狂投入台灣鄉土油畫創作,包括古厝、孩童放牧、兒童蹲在大灶前生火、打鐵師傅製作農具、或廣場禾埕前曬稻穀等,「可以說是台灣懷古風的繪畫先驅」。
楊清富2002年中風須長期臥床,夫妻一起對抗病魔,每天在家爬樓梯及練雙節棍復健,2006年底,楊清富成功挑戰新北市政府大樓33樓高的爬樓梯活動。
生病後的楊清富業不放棄創作,以顫抖的手腳與步伐挑戰畫作的極限,其最得意的畫作是「百牛圖」,主要是小時候家鄉雲林斗六到處都是牛,自然作為繪畫主題,每隻牛、每個牧童神態各異,不少觀眾都會認真數一數,是否真的有100隻牛。
楊清富執畫筆繪出彩色的人生與生命價值,被藝文界認為彰顯正港的台灣牛精神。他曾於2009年在新北市立文化中心展出畫作時,畫出農村生活點滴、童年記趣、原野風光,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也希望喚起台灣人對土地的愛。
他生前還想完成「萬牛圖」、「楊清富美術館」的夢想,隨著辭世只能留給後人追思。家屬說,楊清富未能完成美術館,雖有遺憾卻仍是充滿希望的走完人生旅程。(編輯:陳清芳)11207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