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芳怡「今夜來放送」 細說台語歌的悸動時刻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日電)台灣戰後台語歌陪伴市井小民度過苦悶的日子,音樂學者、作家洪芳怡近期完成「今夜來放送」一書,細數戰後台語流行歌及背後的人、故事與悸動時刻。
洪芳怡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曾以「曲盤開出一蕊花」獲得金鼎獎,洪芳怡在書序中表示,這些耐人尋味的歌曲,必須沉浸得夠久,才會對人敞開心扉,然後感受到歌曲的心跳,乃至台灣的心跳,她要用這本書向通俗音樂背後的集體力量,致上最深的敬意與好奇。
洪芳怡在序中表示,學生時代專攻古典音樂,大四發表管絃樂創作,演奏者接連失誤,聲響質地卻微妙變化,讓在台上指揮的她一時分神,也因為這樣的好奇心,她對音樂進行各種嘗試,包括找地下樂團錄慢搖滾,為輕女高音及男高音寫較通俗的歌曲,差點畢不了業,「一連串出格行徑,為日後一頭栽入流行音樂,且從音樂學再度轉向文化研究埋下伏筆。」
洪芳怡在序中表示,「人類集體意識與潛意識的龐大力量,會在每個時空裡,藉由音樂人技藝和聽眾行動,共同製造與篩選出與最多人共振共鳴的通俗音樂,流行音樂回顧過去、預言未來,更是專屬一時一地的,眾人的聲音。」
洪芳怡表示,台灣流行歌曲在二戰後再次萌芽,就經歷228事件,音樂人看似噤若寒蟬,無法以歌曲傳達直白的反應,但後座力仍一點一滴滲透到樂聲中,許多關於飄零失根的歌曲深入人心,如「黃昏嶺」、「媽媽請妳也保重」、「孤女的願望」等歌,令人淚濕衣襟,情歌的霸主地位更是難以撼動。
洪芳怡說,她對於1960年之前的歌曲是偏心的,世人對文夏的地位認識還太少,對楊三郎創作技藝、對紀露霞演唱能力的肯定都太低,對苦行僧一般為台灣音樂獻上身家的許石,敬意也還不夠。
洪芳怡說,她能做的是在文字裡與史料對話,與前行研究者對話,然後讓歌曲發聲說話,她是對時代負責,而非為特定的人代言,「我無意集眾家大成,而是冀望開啟新的聆聽觀點。」
根據遠流出版發布新聞稿,「今夜來放送」剖析大量經典台語流行歌曲,透過這些歌曲交織出的常民生活血肉,鋪陳生猛活潑的台灣戰後庶民文化史。
全書分7章,討論戰後至本土黑膠唱片開始量產的1957年間,音樂創作人與歌手努力的心路歷程;以及探討1957至1969年間戰後台灣流行歌最豐富生動的主題,包括市井街聲、情歌、懷鄉曲、口白歌、主題系列等方向。
新聞稿指出,本書宛如「台語流行老歌」的深夜節目,作者化身音樂文學DJ, 邀請讀者和她一起共「酗」時代情歌,向那輝煌燦爛的台語流行歌黃金時代獻上敬意。(編輯:陳清芳)11206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