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簡嘉誠新作 回望台語片女伶心聲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5日電)以1960年代為背景,漫畫家簡嘉誠先後透過電影膠捲修復、手繪海報為題材,回顧台語電影輝煌年代,今年再以台語片女演員為主角,推出漫畫「女伶回憶錄」,描繪見證台語片興衰的女伶心聲。
2018年起,簡嘉誠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陸續合作推出作品「消逝的後街光影」、「畫電影的人:手繪海報的美好時光」。簡嘉誠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在描繪「消逝的後街光影」時首次認識台語片興盛年代。
「以前我不知道台語片一年可以拍超過百部,曾經還有1000多部台語片,但現在留下來不到200部。」簡嘉誠說,在和影視聽中心合作才漸漸了解那段過往,「『女伶回憶錄』用女演員角度去看,可以看見更多不一樣的細節,例如當時女演員軋戲,如何要在不同片場移動的方式。」
簡嘉誠表示,女演員也是明星,他在過去想像中認為,劇組會以轎車或是保姆車接送,但實際看資料發現,因拍片場景多是在北投不同搭建場地,用機車載送演員去下一個片場最快,「劇組們也是住在一起,睡在大通鋪,臨時要找人支援都很快,就像一家人一樣,可以看出當時台語片產量真的很高。」
「女伶回憶錄」中,被家庭拋棄的女孩百華及同父異母的姐姐擁有的人生軌跡,如同台語片與當時被政府認定的「國語片」縮影。例如飽經風霜的百華終於出演電影女主角,儘管票房創下台語片最佳成績,仍不敵姐姐主演的同期國語片,只因時代背景提倡「國語」才是國產電影。
簡嘉誠說,台灣曾有首屆台語片影展,許多出席女演員會呼應時局穿著旗袍,合影時各執手牌,呼籲「愛國中國人請看國產片」,「這滿哀傷的,因為在當時政府認定下,台語是方言,似乎國語片才是正港國產片,讓台語片要不斷證明『我們也是國產電影』。」
漫畫中,簡嘉誠也描繪台語片女伶在台語片沒落後,如何堅持夢想並努力維持生計。簡嘉誠表示,以前有讀者提問過「那些台語片演員後來都去哪裡了」,這也是他想在漫畫中回答的問題,而根據史實資料,許多台語片演員的發展也具故事性,讓人看見演員的人生,不會因為台語電影沒落就跟著消失。(編輯:張雅淨)11203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