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辦國家語言生活節 鼓勵民眾自然使用母語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8日電)文化部與教育部、原民會及客委會共同主辦「2023世界母語日—國家語言生活節」,今明2天起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以各種活動和市集展現國家語言的多樣性,鼓勵民眾生活中自然使用母語。
文化部長史哲今天在開幕記者會上表示,響應聯合國2月21日「世界母語日」,今天文化部舉辦這個活動,就是希望台灣多元語言的差異性被看見、被凸顯,長此以往,台灣的文化自信就會出現。
史哲表示,小時候講母語要罰錢,看到「國家語言」就會以為是單一語言,其實台灣已經進步到國家語言已經不只是單一語言,更要為多元語言做保存與復振。
史哲表示,有人覺得多此一舉,台語前面要加上台灣兩個字,「但是當台灣兩個字放在前面叫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語、台灣平埔族語,大家覺得很平等,最後如果再出現一個詞是一個不需要被保護的叫做『台灣國語』,我們會覺得更貼切。」
史哲認為,「台灣國語」其實很貼切,「因為我們只要跟真正的華語比起來,大家都知道你講的是台灣國語,我想這代表整個國家的進步,台灣的文化首重多樣性、多元性、差異性,凸顯台灣文化的豐富。」
今天記者會上透過「菜市仔(台語)」買菜的表演橋段,展現民眾在生活中自由使用母語溝通的情境,現場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與手語加上台灣人熱情的身體語言自在互動,反映了台灣文化的多元,也讓現場民眾對於使用自己的語言印象深刻。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表示,教育部從師資出發,鼓勵雙語教學,無論是台華雙聲、客華雙聲都可以計畫獲補助。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謝謝文化部安排,讓各類語系在這裡齊聚。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處長楊正斌表示很高興受邀參加,大家只要開始講族語,常常講就會更順暢。
國家語言生活節活動以「母語.鬧熱.講」為主軸,以混搭母語的跨域對談及互動體驗,規劃辦理音樂演唱、戲劇、講座、電影等文化活動。現場也有行動書車「學習啟蒙號」及廣播車「講客號」,規劃小小店長及廣播員等活動,讓母語融入兒童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活動邀請春麵樂隊、拍謝少年、王宏恩演唱;桃園市阿美族Kakay隊與夾腳拖劇團演出;也將播映電影「哈勇家」。2023世界母語日-國家語言生活節自即日起到2月19日舉行,地點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華山劇場及拱廳。(編輯:陳政偉)11202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