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舊城人孔蓋絢麗彩繪 低頭驚尋古老趣聞典故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7日電)漫步台南舊城區,地板彩繪圖騰偶爾會不經意映入眼簾,仔細一看竟是人孔蓋,從黑醜外觀到絢麗色彩,是台南市政府結合地景的異想,讓人低頭找到的驚喜。
台南舊城區多古蹟景點及窄巷老街,目光所及,盡是府城400年來歷史軌跡串聯,但不要只看著綻藍天空和特色街景,偶爾低頭看看地板,也能發現不同景色,僅僅是人孔蓋上的圖騰,卻讓人有意外的收獲。
彩繪人孔蓋是舊城另一項文化街景風貌,結合當地歷史典故和廟宇聯境,將黑醜外觀點妝上色;台南市政府民國109年起在舊城打造6款共60座特色人孔蓋,去年1月陸續安裝於中西區海安路、國華街一帶蜿蜒巷弄內,讓人感受歷史街區氛圍時,低頭也能看到驚喜。
台南市水利局人員告訴中央社記者,舊城人孔蓋圖騰各具地方特色,主題分別是「本廟邊」、「試經口」、「下粗糠崎」、「佛頭港」、「外觀帝港」、「看西街教會」,結合當地聯境和角頭地名,將地方歷史典故圖案化。
「本廟邊」起於台南整體地形是丘陵,形狀像是展翅鳳凰,被稱為「鳳凰城」,普濟殿位於鳳凰鼻子上,在地為了「網住」鳳凰,街道四通八達,呈現蜘蛛結網的「八卦網」狀,普濟殿就在八卦中心,演化出「本廟邊」的特色。
「試經口」則有一段傳說,據說當初只是4間大房子的人家,呈現「口」字形排列而成小聚落,古名「四間口」,是居民集合商物貨品據點,人們常相約在此會面,成為地標,後取台語發音「試經口」。
「下粗糠崎」是早年當地有個陡坡,稱為「衝崎」既有「粗糠」又有「崎」,才名為「粗糠崎」,因從米街米廠輾米後的稻殼,都會順地勢斜下粗糠崎堆成小山丘,再倒在古台江邊,因而得名。
「佛頭港」勾勒出早年工人扛東西、搬運及船運溪流河畔的感覺,如今港道不復存在,仍能品味出當時純樸務實的生活。
「外觀帝港」指的是現今國華街,早在清朝是港道,走在街道上宛如行走於港道,但這條港道如今是沒有海水的。
「看西街教會」所處街道名為「望向西方」,早期是馬雅各醫師開創台南基督信仰及西方醫療體系,將教會和醫院做結合。
從現代眼光來看,這些地名相當奇特,多數人連如何唸都不知道,卻蘊含被世人遺忘的故事;人孔蓋圖騰可將台南古老地名形象化,也讓人興起追尋舊城地景緣由的興緻,從中挖掘趣味,也為生活帶來不同的樂趣。(編輯:郭諭儒)11109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