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技藝結業 陳濟民:文資修復金門啟航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6日電)經過近半年向「人間國寶」翁水千和莊西勢習藝,19名學員今天在金門獲得傳習計畫結業證書;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宣告,文資修復產業生態系從金門起航,帶動各縣市。
同為85歲的金門土木匠師莊西勢和大木作匠師翁水千,2人在民國105年獲頒文化部「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殊榮(有「人間國寶」之稱);106年同為第2屆金門文化獎得主。
文資局與金門縣共同推動的「大木作技術保存者翁水千、土水瓦作技術保存者莊西勢傳習計畫」,由金門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劉華嶽、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江柏煒主持,邀請莊西勢、翁水千授課指導。課程從2月中旬進行到6月下旬,今天辦理結業典禮。
匠藝傳習計畫結業典禮在金寧鄉「北山頹屋修復基地」舉行,由陳濟民與金門縣長楊鎮浯頒發感謝狀給莊西勢、翁水千、李清海等匠師,感謝他們無私傳承畢生技藝。
陳濟民致詞表示,匠師是傳統建築修復的靈魂人物,全台約2700處具有文資身分建築,以每年修復200處估計,1年需要傳統工匠450人次;雖具資格的傳建匠師有800多人,但真正投入修復產業只有200多人,供不應求,傳統匠師「舞台非常非常大」。
陳濟民說,傳統匠師工作辛苦,待遇又不如現代營建業,以致出現失傳危機,文化部已通令各縣市提高匠師薪資,比現代營建廠高15%到20%;同時要求在辦理傳統建築修復工程開工典禮時務必表彰參與匠師。
陳濟民肯定金門在尊榮匠師方面做得最到位。他說,金門有無數的傳統、歷史建築,最有條件成為傳建修復示範,並宣告台灣文資修復產業生態系從金門啟航,進而帶動其他縣市傳建修復。
這次傳習計畫總計19名學員參與,分別為大木作工項9人、土水作工項10人,總共完成320個小時的學科與術科操作課程(學科20小時、術科300小時),兩項工項以莊西勢的土水保存技術、翁水千的大木保存技術為核心內容。
前者訓練課程為傳統漢式建築地坪、牆身的修復,以及屋面作脊技術等;後者則為大木作構件修復、組裝、仿作等工項,以及宗祠為主的空間規劃、落篙技術等。並以古寧頭北山居民所提供的頹屋作為實習場域,讓匠師在古厝教授、學員現場實際操作,更能理解古蹟修復會面臨的各種真實狀況。(編輯:孫承武)11107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