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不知道的都叫樹」 古碧玲寫給植物的情書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2日電)愈來愈多人透過樹木花草獲得療癒,日本311災後很多地區都透過種植花卉撫慰災民心靈。作家古碧玲表示,人類需要植物的比例,遠遠超過植物需要人類,只要你願意敞開心扉接受,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
熱愛植物的古碧玲,近期出版散文集「不知道的都叫樹」,收錄50篇關於日常花事、栽植記憶、野外尋訪偶遇的散文,以及多年累積的攝影與畫作,是她對日常生活的凝視,也是對自然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探問。
書名「不知道的都叫樹」,古碧玲說,很多人看到植物的反應就是:「綠綠的都叫樹、都叫草,有開花的都叫花」,但就像「小王子」故事中狐狸碰到小王子的段落,小王子問狐狸:「你是誰?你叫什麼名字?」狐狸說:「當你知道我叫什麼名字,或者你為我命名的時候,你跟我之間就有關聯。」
古碧玲說:「我覺得我們跟植物也是這樣。你只要去認識它,它跟你產生的關係就會不一樣。」
古碧玲記者出身,曾任職於媒體、網路、廣告、基金會,現為網路「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
古碧玲在書中寫到和父母的植物情緣,她4歲時跟母親去外公工作的地方,看到滿山梔子花,她和母親摘了一籃子香氣馥郁的花朵,美好回憶令她盼望「時間永遠停在那一天」,對古碧玲而言,她的母親花不是康乃馨,而是梔子花。
「庭園咖啡的小院落」,古碧玲寫她上個世紀末開「姑姑筵」咖啡廳的經驗,緣於幾個好友的峇里島之旅,美妙的庭園景致與充滿植物花草的人間天堂,就壞在咖啡太難喝,於是誓言回台灣後要開一家咖啡店。
「假如我有一座玫瑰花園」,從驚豔於名為「芭蕾舞裙」的玫瑰開始,盤點關於玫瑰的知識與典故,如莎士比亞的作品藉玫瑰隱喻多達70次;玫瑰在明代文人袁宏道眼中竟然只配當牡丹花的婢女;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產區的葡萄園總會種著玫瑰花,作為觀察病蟲害的指標。
古碧玲說:「倘若我們把植物納入自己的生活與生命裡,願意靠近不認識的植物,不再視而不見,打開感官欣賞植物,發掘植物所蘊藏的智慧,生活將會被驚喜充滿。」(編輯:唐聲揚)11106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