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踢壞好幾道門 阮鳳儀和妹妹同房趣事多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24日電)金馬最佳新導演獎得主阮鳳儀的「美國女孩」有18版劇本,在長片結構有限下,她只處理母女爭執,捨去姊妹間的互動,「我們曾吵架踢壞了門。」阮鳳儀錄製中央社Podcast節目「空中小客廳」,分享電影沒說的故事。
在電影「美國女孩」其中之一的劇本內,原有更多姊妹爭執的畫面,「真實的姊妹情感是一直變化的。」阮鳳儀的妹妹今年結婚,兩人討論如何過春節時,才突然意識到,這是妹妹人生第一年不能回家。
「我與妹妹的關係,在2003年時,是比電影中更緊張、更冷淡的。」阮鳳儀和妹妹睡同一間房,她都得把東西藏起來,因為妹妹不只愛偷穿阮鳳儀的衣服,還最喜歡拿她的梳子,「妹妹明明有一模一樣的,就是要用我的,更好笑的是,媽媽也要用我的。」
兄弟姊妹是一種競爭關係,競爭爸爸媽媽的愛,也競爭家庭中的資源,「是永遠的戰友,也是永遠的對手。」阮鳳儀認為,親情不會只有充滿愛的那一面,而眾人都只想看到手足和睦,所以媽媽很困擾,自己的2個女兒關係為何這麼差。
阮鳳儀和妹妹從小愛打架,兩人常常從房間的這一頭打到另外一頭,激烈到把沙發推翻,不知摔壞幾個門。有一次,妹妹一氣之下用腳踢壞門,爸爸不動聲色,叫了師傅到家裡,「換最便宜的就好,連漆都不用漆。」等師傅放置了一個「超爛」的原裝門後,爸爸馬上宣布,「誰再踢壞,就不會有門了,妳們試試看!」
結果,這個門成為姊妹同房回憶中,撐最久的一扇門,「爸爸很會治我們。」時隔多年,當妹妹看完姊姊拍的「美國女孩」後,反而笑著問阮鳳儀,「妳是不是覺得,以前應該對我好一點?」
拍完「美國女孩」更能同理母親的處境,阮鳳儀在刻意努力不成為媽媽的過程中,卻感到自己越來越像媽媽,「小時候覺得媽媽很固執、很倔強,可是後來發現,我也很固執、很倔強。」媽媽的優點在阮鳳儀身上都看得到,而缺點亦然。
「我家以前最怕去吃合菜,幾乎沒辦法一餐飯不吵起來。」媽媽會問大家想點哪道菜,同時又暗示自己想吃什麼,爸爸會把點菜權讓給媽媽,「她就假裝給妳選擇,但又要引導妳。」4個人吃三菜一湯,最後全都是媽媽想吃的菜。妹妹長大竟養成一樣的習慣,阮鳳儀當下提醒妹妹,「不要像媽媽一樣,求求妳。」
可是,阮鳳儀自己卻最近才發現,原來媽媽也在她身體裡,「媽媽非常喜歡洗衣服,每天洗兩、三回。」阮鳳儀被洗衣機吵到受不了曾大吼,「媽媽不要再洗了。」現在自己搬出來住,竟然也一天到晚洗衣服,「深色淺色要分開,毛衣毛巾要分開,不同顏色要分開。」體悟到自己的人生需要2台洗衣機,阮鳳儀才驚覺,天啊!我怎麼變我媽了!」為此,阮鳳儀曾向媽媽道歉,「對不起,以前誤會妳了。」
媽媽一直是阮鳳儀和妹妹的八點檔主角,「這就是媽媽的魅力,讓大家困擾,但她也是這個家的中心。」
改了18版的劇本總有遺珠之憾,導演阮鳳儀和製片人苗華川各自堅持不願動刀的是哪一幕戲?今年初疫情越來越嚴重,台美兩地怎麼隔空剪接?發生了什麼事,阮鳳儀每天求苗華川,「快結束我的痛苦。」法國名導楚浮的「四百擊」深深影響阮鳳儀將焦點放在「人本關懷」,除此之外,還有誰讓她震撼動容?電影在虛構與寫實間如何串接?這些內容將在24日「空中小客廳」(https://reurl.cc/AREqv3)節目播出。
中央社Podcast頻道「中央社好Pod」(https://reurl.cc/n5QobX),除了文化性節目「文化普拉斯」由邱祖胤主持;「特派談新事」由廖漢原和周永捷主持,邀請中央社30名特派輪流談國際新鮮事;「空中小客廳」由張若瑤主持,以人物故事為主軸,讓聽眾貼近公眾人物檯面下有血有肉的真實面貌。
更多內容請搜尋「中央社好Pod」,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編輯:張芷瑄)11012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