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中看見俄國文學 焦元溥「樂讀」普希金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4日電)19世紀俄國大文豪普希金的作品,是許多音樂家的靈感來源,樂評人焦元溥就表示:「欣賞19世紀俄國音樂,就是欣賞普希金。」焦元溥新書「樂讀普希金」,用文字及音樂揭開這位文學家的神祕面紗。
焦元溥近年規畫一系列「音樂與文學」講座,邀請音樂家演出和文學相關的作品,嘗試讓音樂與文學對話,包括「樂讀莎士比亞」、「樂讀村上春樹」、「樂讀普希金」等講座,在全球許多城市演出,引起樂迷熱烈迴響。
其中,2016年舉辦的「樂讀普希金」最令他感到親切及喜愛,焦元溥在書序中表示,這些音樂家與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大多處於相近的時空,思考相似的問題,面對類似的壓迫,讓人特別能從作品中感受到文學家與作曲家之間的獨特連結。
焦元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麼多俄國音樂家喜愛普希金,而不是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因為在普希金之前,沒有人可以像他一樣把俄文寫得那麼精采。」
書中收錄12首經典樂曲CD,分別由女高音林慈音、男低音羅俊穎、小提琴家李宜錦、鋼琴家許惠品擔任演奏及演唱,曲目包括拉赫曼尼諾夫的歌曲及歌劇「阿列可」(Aleko)選曲、柴可夫斯基歌劇「尤金.奧涅金」選曲、穆索斯基歌劇「鮑利斯.郭多諾夫」選曲、布瑞頓歌曲「夜鶯與玫瑰」等作品。
焦元溥表示,這些曲目在全世界已經有許多精采的錄音,為什麼還要特別費心改編並重錄?因為的確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歌劇作品嘗試以鋼琴伴奏,鋼琴家跟聲樂家合作非常緊密,形成具體而微的鋼琴劇場。
而不用管弦樂團的好處,歌手不必跟樂團拚音量,演唱家不但可以維持歌劇旋律該有的大線條,所有發音、咬字又能唱得非常細膩清楚,「這些台灣演唱家、演奏家的精采演出,充滿獨到之處而且耐聽,值得推薦給樂迷。」
焦元溥表示,其中經過重新編排的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熊蜂疾飛」(大黃蜂的飛行),絕妙效果與競奏曲味,不在管弦樂版本之下;津巴利斯特改編李姆斯基-柯薩科夫「金雞」音樂會幻想曲,是小提琴曲目中數一數二困難的曲子,小提琴家花了許多心思琢磨;選自「尤金.奧涅金」歌劇中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及「郭多諾夫駕崩場景」,都是具體而微的鋼琴劇場,能達到室內樂才有的親密。(編輯:陳清芳)11009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