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飛龍團大龍旗鏽線含金 當年「車倒3間店」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6日電)「小時候看過這面龍旗,心想好大」,北港飛龍團員吳登興說,十多年後和其他團員找出龍旗,才知龍旗金色鏽線含黃金,日治時期黃金暴漲,繡莊不敷成本,製作時「車倒3間店」。
名片上印著「龍獅製作保存技術保存者」、「龍鳳獅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等頭銜的40歲吳登興,今天出席台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示雲林北港飛龍團大龍旗修護成果展,他看著牆上1950年代黑白相片時說,這是大龍旗在「北港迎媽祖」最後一次街頭亮相,當時大龍旗出門很麻煩的,最怕勾到電線桿的電線。
提到對大龍旗的印象,吳登興第一次看到大龍旗是在雲林北港的市場,個頭還小的他,印象中是這面旗子為何那麼大,直到成年,他才知道這面龍旗被收在飛龍團倉庫箱子中已有數十年,即使是團員,見過又知道龍旗下落的人也不多。
靠著年幼的記憶,吳登興和飛龍團其他團員把這面龍旗從箱子中找出來,自己還加入飛龍團,考據大龍旗的歷史,揭開大龍旗神秘的面紗。
大龍旗製作於1926年(日治昭和元年),據信完工於1930年(日治昭和4年),當時台灣日日新報曾經報導稱為「文化雅觀」,飛龍團內有保存1937年(日治昭和11年)的火災繼續保險證。
吳登興告訴中央社記者,大龍旗有著「車倒三間店」(台語)的傳說,因當時是委託台南、嘉義的繡莊製作,龍旗的金色鏽線含有黃金成分,繡莊議定價格後開始製作,未料黃金暴漲,繡莊不敷成本,相繼放棄,直到第4間繡莊才完成這面龍旗。
這面龍旗當時號稱「台灣第一大旗」,也是目前台灣刺繡類織品文物中尺寸最大的旗幟,2014年送到台南文資中心修護,預定今年底完成。吳登興說,修護後,飛龍團計畫將龍旗送到雲林北港文化中心公開展出,讓人目睹龍旗的真實面貌。(編輯:陳仁華)11001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