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 串連兒童、世界人權日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4日電)國家人權博物館將舉辦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以「霜降到清明」為題,藉由藝術展演串連國際兒童人權日、世界人權日。
人權藝術生活節選在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與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期間舉辦,邀請詩人鴻鴻擔任策展人,以更為全面、多樣的藝術展演,包含舞蹈、音樂、戲劇、詩歌、講座、影像、親子活動與相關的響應活動,試圖開展群眾與人權、藝術、生活之間的交流空間。
鴻鴻表示,首屆以「霜降到清明」為題,是為了紀念70年前「霜降」時刻,1950年11月29日霜降時節,第一批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決的台大、師院受難學生。
開幕演出「詩劇與舞蹈風景」將邀請國家文藝獎得主編舞家何曉玫帶來凝鍊之作「極相林」序曲,以及默劇表演者劉唐成與薩克斯風樂手林映辰共同演繹詩人商禽詩劇「門或者天空」,展現戒嚴年代的內在寫真。
而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前廣場也將舉辦一場露天的「記憶與詩的爵士夜」,由詩人向陽邀集數名詩人,與謝明諺三重奏一起讓爵士樂的震盪在這個歷史場景中吶喊。
藝術節期間,「影像劇場」將有4部觸及白色恐怖歷史與受難者心境的作品影像在園區內播映。11月22日也規劃「我是兒童,我可以…」兒權日活動,包含夾腳拖劇團「慢慢」、親子工作坊等活動,從兒童權利開始,展現對每一個生命的理解與尊重。
「霜降到清明」演出場域不只是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更拉到歷史場景之一的台灣大學水源校區一帶,讓覆疊在今日生活中的歷史真實空間,透過藝術的語言,發出自己的聲音。
才剛獲台新藝術獎的再拒劇團將在台大水源校區一帶演出「寂靜的迴響」音樂會及漫遊者劇場,由6名音樂創作者,藉由各自擅長的音樂形式,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書信等無聲檔案,轉譯成聲音創作,讓檔案背後的幽靈,通過音樂的形式鍵連當代。(編輯:張芷瑄)10911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