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綠珂詩作回歸內心 朱亞君:疫情下所需的療癒
(中央社台北8日電)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綠珂為美國當代重要詩人,曾在台灣出版詩集「野鳶尾」,負責出版的寶瓶文化總編朱亞君說,今年疫情肆虐,葛綠珂回歸內心、關照自我的詩作,是現下最需要的療癒。
諾貝爾文學獎今天晚間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由美國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uck)獲得這項殊榮,她1992年的作品「野鳶尾」曾獲得普立茲文學獎,在台灣由詩人陳育虹翻譯,並由寶瓶文化於2017年出版,對葛綠珂的得獎,朱亞君告訴中央社記者,真高興。
朱亞君指出,葛綠珂因年少時曾遭受精神性厭食症的困擾,這項特殊的經歷,深刻地影響她的寫作方式,「她從小就有一顆非常敏感的心,有很多東西沒有辦法對外講,後來醫生勸她去寫東西,把內心如此澎湃的狀況寫下來,沒想到她20多歲寫第一本書就成名了。」朱亞君說,精神上、生理上的困擾,反而成為葛綠珂在創作上的優勢。
葛綠珂的文學風格,朱亞君解釋是「向內爬梳」的詩,葛綠珂的詩中,「寫各種花卉:水仙、鳶尾、玫瑰,寫晨光、寫大自然,寫花園裡面的植物,雖然有疏離感,但是那裡面包含了對生命、對活著的熱情。」
作家印卡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以他個人的觀點,認為今年在武漢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肆虐的狀況下,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葛綠珂這樣「內向」的詩人,是非常有趣的。
印卡解釋,因葛綠珂詩歌的形式,是美國當代詩人中在處理Speaker(敘事者)這項文學藝術技法的代表者,「她透過敘事者的方式,重新重演了神話的場景、重演了許多文學母題,她的文學貢獻就是這件事情」。
因此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由葛綠珂獲獎,印卡認為以此角度來觀察,是非常合理的,「她的詩歌是非常自我中心,因為她年輕經歷過那種精神的掙扎,她不斷試圖在詩歌裡面,想辦法把這種生命的韌性表現出來,她就是不想死。」
所以若觀看疫情時代與葛綠珂的關聯,印卡說,就會發現葛綠珂的詩,要克服生命困境的意念,是非常強勁的,也是現今人類社會最為需要的意識、意念之一。
朱亞君說,「在今年這個時刻,大家都不能往外走,只能坐在家裡不斷觀看自己,我們跟自己內在的相處會更多。」她回憶今年2、3月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每個人對這個世界都很恐慌,「而葛綠珂的詩,正是回到自身的內在,去看自己的內心,怎麼去找到一個自己的安住所在。」
朱亞君也表示,葛綠珂2017年在台灣出版的詩集「野鳶尾」將會再版,「下週一就會加印,很多書商都打電話來問了。」希望藉由諾貝爾文學獎,能夠讓詩這個在台灣過去較為冷門的文學類別,被讀者注意到,看到國外詩作與台灣詩作不同的美。(編輯:李亨山)10910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