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透過藝術看見電 台電要讓民眾有感

2020/10/2 13:3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舒晴台北2日電)台電近年積極投入文化藝術領域,除了去年中秋節推出的「點亮十三層遺址」,奪下德國紅點年度最佳設計獎,今年也再度響應白晝之夜,首度開放台電修護處廠區。

台電表示,藝術與電一樣,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希望持續藉由藝術,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第五屆台北白晝之夜將於明晚登場,台電今年響應活動,首度對外開放設立36年,今年底即將搬遷的電力修護處,作為展區之一。2017年白晝之夜移師公館舉行時,台電便首次跨界參與,當時吸引數萬人湧入總處大樓。

台電近年投入文化藝術領域,成果頗豐,去年台電首創以公共藝術活化文資新模式,在中秋夜點亮十三層遺址,吸引上萬人爭睹,這項作品今年勇奪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年度最佳設計大獎,踏上國際舞台。

其實,台電早在20年前,便已開始推行公共藝術。多年主推台電公共藝術的台電營建處課長侯力瑋說,公共藝術是國家政策,公家機構每新建一棟建築,就要提1%的經費設置公共藝術,而台電早期的公共藝術,著重在雕塑等單件式作品,民眾較無感,近年來則改推計畫型的公共藝術,加入民眾可以參與的活動。

侯力瑋說,台電推行公共藝術的最大轉捩點,是2016年改造大樓門面。當年台北舉辦「世界設計之都」,也是台電公司70週年,台電希望透過公共藝術,改善周遭環境,於是在總處附近種了100多棵樹,同時加入將「掀裙風」轉換為電力的「河飄風」、由回收路燈打造的「日光域」等作品,有如企業文化的翻轉,讓外界注意到台電的公共藝術。

侯力瑋指出,台電本身是以工程師為主的機構,較不善於跟外界溝通,而藝術可以變成台電溝通的語言,這幾年透過藝術計畫與節慶,讓外界發現,台電不只提供穩定電力,也可以把藝術隨著電流,送到很多地方。

台電近期正在進行金瓜石神社和太子賓館的修復,預計明年完成後,將會結合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形式,讓民眾看到金瓜石神社當年的影像,此外也會在新竹、高雄舉辦藝術節慶活動,希望持續通過藝術,讓民眾在生活中看見電的存在。(編輯:鄭雪文)109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