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攝影學士第一人 孫女爬梳彭瑞麟動盪一生

2020/8/16 10:48(8/16 15: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臻桃園16日電)台灣首名攝影學士彭瑞麟在孫女彭雅倫心中,如有實驗精神的當代跨領域藝術家,是攝影師、老師,也是中醫師,透過整理爺爺的底片與相片,爬梳出彭瑞麟動盪、充滿挫折又傳奇一生。

彭瑞麟與畫家陳澄波恩師石川欽一郎蓄著小鬍子,西裝筆挺、拿著畫筆與畫盤,溫暖又柔和的眼神看著相機,現在已很難想像在相機另一側的彭瑞麟,是以什麼心情拍下老師身影,但就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秒後,這名與台灣有深厚淵源的畫家身影,永遠被定格在那一方相紙上。

石川欽一郎是彭瑞麟藝術生涯開端,也是影響彭瑞麟自畫筆、畫紙轉往相機、底片的關鍵人物。

彭瑞麟公元1904年出生在新竹二重埔客家小鎮,父母相繼在他15歲、17歲時過世,為求工作保障,彭瑞麟就讀台北師範學校,但沒放棄心中「藝術夢」,師從石川欽一郎學水彩畫。

有歐遊學習經歷的石川欽一郎對在日本新興的藝術寫真很感興趣,認為是值得研究、發展的新領域,就建議愛徒彭瑞麟,如果想嶄露頭角,與其去國外學畫,不如學新穎攝影技術。

聽從恩師建議,彭瑞麟1928年負笈東瀛,進東京寫真專門學校攻讀攝影。

「(石川欽一郎)大概是看中爺爺有開創性人格特質」,彭雅倫笑說,不怕挑戰的彭瑞麟在校期間雖比同學們大5歲,又來自殖民地,但比別人更認真,就讀東京寫專二年級時,以一幅拍攝花器的「三色碳墨轉染天然寫真印畫法」(three-color carbon print)攝影作品「靜物」,入選東京寫真研究會展覽,引起學校一陣轟動。

彭瑞麟以客家硬頸精神拿下第一名成績畢業,成為台灣首名攝影學士,彭瑞麟的認真也打動東京寫專校長結城林藏,傳授獨門金漆寫真技術,彭瑞麟以這項技術創作的攝影作品「太魯閣之女」,讓他在1938年入選日本寫真美術展。

大放異彩的彭瑞麟還曾替日本皇室官員拍照,甚至有機會進宮內廳任職或再前往美國深造,可預期在日本大有所為,卻沒忘記在家鄉的約定。

彭瑞麟廝守終身的妻子呂玉葉原是彭瑞麟執教公學校時的學生,一度沒到校上課,彭瑞麟家訪後才知家長不讓呂玉葉繼續就學,彭瑞麟堅持這名聰慧的學生不能中斷學業,呂家就要求彭瑞麟照顧女兒一輩子,讓重情義的彭瑞麟在畢業後就返台。

回台後的彭瑞麟「隱於市」,在台北太平町開設亞圃廬寫真館(APOLLO)及攝影研習班,成為台灣從事攝影教育第一人,但要走在時代最前端,沒想像中那麼容易。

彭雅倫說,當時台灣攝影界是師徒制,不少人認為彭瑞麟授課、公開攝影技術是「破壞行規」,甚至到寫真館鬧事、潑漆。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彭瑞麟寫真館遭拆除,時局動盪,讓他不得不將攝影工作放到一邊,轉而從事中醫師及教職,靠兼職多份工作養大7個小孩。

時代的殘酷不肯放過彭瑞麟,二二八事件前一年,彭瑞麟被國民政府以莫須有罪名強制拘留,人雖被救出,為「打通關」卻耗盡資產,結拜兄弟黃阿統被國府軍槍殺,更成為彭瑞麟一生傷痛,只留下彭瑞麟在黃阿統生前拍下的無數照片。

彭瑞麟有感於戰亂,曾把手邊相片集結成冊、搭配文字,製作第一本作品相簿,也基於對戰爭的理解,彭瑞麟替7個小孩製作個人相簿,保存回憶。

少年喪父的彭瑞麟重親情,但父親過世時卻沒留下獨照當遺照,彭瑞麟攝影學成後,找到一張有父親的團體照,擷取出僅火柴頭大小的父親影像後,不斷翻拍、重印,完成放大幾十倍的父親遺照,至今仍留存家族。

彭雅倫笑說,在她心中,爺爺有很多角色,個性前衛愛冒險,除愛攝影,對生命也充滿熱情,常帶著一套修照片的工具就開始環島,到學生們在全台各地開的照相館幫忙。

彭雅倫母親過世後,許多情緒悶在心中,死亡帶來的時代斷裂感讓她發現,每個人都曾那麼努力的活過,突然感覺「我們總要為失去的東西做點什麼」,數年前開始建立彭瑞麟資料庫,成立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專頁「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將有關彭瑞麟的所有展現給社會大眾。

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家族中最晚出生的彭雅倫2歲時,彭瑞麟就因病過世,連爺爺手寫的族譜都沒紀錄到她,「沒想到最後是由我來做這件事」。

「我很確定我的角色,是開放資料庫的守門員」,彭雅倫堅持用歷史學、博物館學態度,免除轉譯過程,以最純粹方式展現彭瑞麟。

彭雅倫找了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朋友一起進行這項計畫,一項項整理彭瑞麟遺物,翻拍、掃描、編碼、建檔、找尋文史資料、訪談與開網站,過程中彭雅倫曾被外界質疑「哪來的黃毛丫頭」、「聽都沒聽過的孫女」,甚至有人當面質問是不是在消費彭瑞麟。

每遇到這種「角色定位」的掙扎,彭雅倫總想起爺爺曾有過的思索,「攝影是藝術還是商業行為」,但石川欽一郎只對爺爺說,「你就不停地拍就對了」;這也讓彭雅倫相信,只要不停「做」,始終會邁向答案,也因著不放棄、不斷「做」,有了現在成果。

一如畫家常畫自畫像,彭瑞麟也引領時代數十年拍自拍照,照片裡的他從容、自信、有信仰,信仰著攝影。光是與攝影相關的筆記本,彭雅倫就整理出近百本,「爺爺到老都捨不得丟」。(編輯:李明宗)10908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