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南國與萬國交會將登場 重現恆春古城歷史意義

2019/11/21 12:28(11/21 13: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1日電)屏東縣政府將於23日、24日舉辦「南國與萬國的交會:全球史視野下的羅妹號、牡丹社事件與十九世紀瑯嶠地方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重現恆春古城的歷史意義。

根據中央研究院資料顯示,1871年11月8日,由那霸航行至宮古島的琉球船「山原號」,因颶風漂流到台灣東南端的八瑤灣,上岸的倖存者誤闖牡丹社原住民的部落而遭到殺害。當時殺害琉球漂民的是高士佛社,勢力最強大的則為牡丹社,日軍因此將2社視為主要的攻擊目標。

中研院資料指出,1874年5月22日,日本軍隊在恆春半島的四重溪與牡丹社人展開激戰,不到幾天內,通往牡丹社和高士佛社的最後天然隘口「石門」被日軍攻破,迫使2社投降。

另外,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於恆春半島南端外海發生船難,船員登岸求生,因誤闖原住民領地遭斬首,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奉命前往調查,而後與琅嶠十八社大頭目卓杞篤(Tou-ke-tok)簽署和平盟約「南岬之盟」,這是台灣歷史上原住民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國際條約。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今天表示,研討會將安排2場專題演講、2場座談及4場論文發表,其中專題演講將分別由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歷史系教授Robert Eskildsen主講及牡丹社後裔面對歷史的在地發聲。

研討會首場座談將由台大醫師、長篇歷史小說「傀儡花」作者陳耀昌分享結合醫學專業及歷史考據的研究心得;第2場綜合座談將由Eskildsen及國立琉球大學准教授等多名學者,共同分享牡丹社事件的研究心得。

屏東縣文化處指出,4場論文發表,分別是「從萬國之眼觀牡丹社事件」、「史料走出新觀點」、「走進地域體會族群互動」、「歷史的牡丹社事件之外」,共14名發表者,都是國內外對於牡丹社事件、恆春半島研究有相當成果累積的學者專家及有志於鑽研這個領域的青年專業人士。

文化處表示,研討會在屏東縣政府舉辦,除學術相關發表,現場並展示牡丹社事件始末及其中重要人物等相關資料,還有在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裡遭日軍砍頭的4名牡丹社人的頭骨如何輾轉成為英國愛丁堡大學解剖學博物館珍藏的歷史過程;另外,還有李仙得與卓杞篤訂定的「南岬之盟」等相關研究、考證成果。

文化處指出,研討會是地方與學術互相搭起橋梁的重要一環,將以恆春半島上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羅妹號事件」、「牡丹社事件」為軸線,重新建構歷史脈絡,重現恆春古城的歷史意義。(編輯:戴光育)10811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