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文學季讓耳朵帶路 街道尋聲喚情感記憶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李詩敏台北26日電)傾聽這座城市,也聆聽自己聲音。2019台北文學季「耳朵帶路-台北街道尋聲」特展今天開跑,主打感官文學,邀請民眾領略台北過往及街道聲音,喚醒共同情感記憶。
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策畫執行「耳朵帶路-台北街道尋聲」特展在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幕,邀請資深廣播人馬世芳、創作歌手柯泯薰等人,各自分享獨有的「聲音記憶」以及在台北街頭成長的回憶。
在記者會現場,主辦單位邀請民眾戴上眼罩,打開耳朵,聆聽消失已久「中華商場」的聲音,讓民眾感受過往台北街景的迷人之音。
馬世芳分享,70年代至90年代的台北,雖然生氣勃勃卻是很粗暴的,街上人們忙碌生計,心情都很浮躁,但近幾年大家重視生活品質,腳步踩穩、節奏放慢,「開始經營自己歲月靜好的小圈子」。
馬世芳說,當民眾放慢腳步時,同時影響了市容,他舉例在車水馬龍的日本街頭,對電視牆的聲音處理很細緻,就算隔著遙遠距離,聲音依舊清晰且沒破音,他認為是科技進步,但與民眾沒大聲喧嘩、車子沒狂按喇叭也有關係。
柯泯薰表示,最難忘的市井聲來自小時候傳統市場,老人們閒話家常及叫賣聲此起彼落,搭配攤販間五顏六色的雜貨,構成屬於她的「獨家記憶」。柯泯薰也在現場演出自創歌曲,展現歌曲中細碎的生活環境音。
總策展人封德屏表示,特展動用上百位作家、藝術家及大量文本,是眾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她引用詩人洛夫的詩句:「春醒後,我將以融雪的速度奔回。」用這13個字有顏色、聲音、意象,更體現文學無所不在。
「耳朵帶路-台北街道尋聲」特展今天起至5月19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展覽規劃五大展區,分別以文學、聲音、記憶、書寫、音樂等面向,帶領觀眾領略台北過往年代及街道的聲音;或從文本閱讀,體會創作者遊走街道的身體經驗,以及聲音採集的感官回應。(編輯:孫承武)10804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