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活窮忙 被壓榨的一代寫中產階級困境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3日電)當薪資趕不上生活成本,對於經濟停滯難題,「被壓榨的一代」一書直指沉痾,美國作者揭露中產階級生活困境,沉痛陳述維持社會地位成本,受工作夾殺的無力感。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薪資調查,扣除物價因素後的2018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新台幣3萬8235元,仍不及2001年的3萬8398元,顯見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的狀況仍舊存在。
來自美國紐約的作者艾莉莎.奎特(Alissa Quart)寫出「被壓榨的一代:中產階級消失真相,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財務焦慮與生活困境?」一書,揭露中產階級生活困境。
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當下,先進國家都面臨經濟停滯的考驗。在育兒、教育、住房等生活成本不斷攀升,實質薪資卻成長停滯,中產階級作為被剝奪感最深的一代。當律師、教授、會計師、工程師、醫療人員等,都不再是中產階級,「你是否也會掉入貧窮線之下?」
書中闡釋,中產階級理應是消費力強大、帶動經濟成長的中堅族群,然而,在所得成長緩慢,以及維持社會地位成本上升的夾殺之下,不得不改變自已的志向與工作型態,做到累死,結果卻不如預期。
據出版社八旗文化介紹,在訪談過程中,作者發現有許多家庭無力負擔養育孩子的費用,即便是看似不用為錢煩惱的單身貴族,也為維持生活水平而苦惱。
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受訪對象,有教授、律師、會計師、工程師、護理人員等,他們曾以為自己接受的職業訓練或個人背景,能確保過上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事實卻不是如此。
書中提到,有些教師不得不在放學後開Uber賺錢、機器人取代藥劑師、護理師等醫療工作者,高知識分子只能在大學兼任授課,永遠等不到正式教職。他們對財務焦慮、對工作氣憤、甚至對深陷膠著的自己感到羞愧不已。
如同艾莉莎.奎特在前言中就揭示,「被壓榨的一代」是一本由心理與社會經濟困境所構成的書。此處的壓榨,指的是來自於個人經濟、社會地位和自我投射的壓力。在書中登場的中產階級者,其地位的判定不僅僅是依據財富;還包含了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志向、資產,當然還有家庭收入。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就指出,「出問題的是壓榨人的結構與社會,不是個人與道德。我們沒有失敗;是資本主義誤了我們。如同奎特對讀者的提醒,以及書中每一個故事所闡述的道理,我們明白自己所面臨的經濟困境,並非憑一己之力或更好的財務管理就能解決」。
八旗文化也提到,這本書不只忠實呈現中產階級的難題,更流露出深切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在一個選擇有限的經濟環境中,促使受薪族檢視自己的生活、剖析當前局勢,避免隨波逐流。
艾莉莎.奎特現居紐約,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並於2010年成為哈佛大學尼曼研究員(Nieman Fellow)。目前擔任非營利組織「經濟困難報告計畫」(EHRP)的執行主編,該組織致力於報導不平等的社會現象。(編輯:張芷瑄)10803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