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徐亞英為建築調音 構築衛武營藝術中心聲學

2018/12/24 10:59(12/24 12: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4日電)84歲的聲學家徐亞英學建築出身,卻投入極為冷門的建築聲學,他笑說:「我的興趣是用科學技術為藝術服務。」他也為衛武營藝術中心、盧森堡愛樂音樂廳等建築調出極佳音質。

「建築聲學」這個名詞對多數人來說似乎難以理解,簡單來說,建築聲學包含了「噪音隔絕」與「室內聲學」,尤其在音樂場館內,更是需要仰賴建築聲學家的技術,好能讓觀眾在音樂廳內享受最佳音質。

全球從事建築聲學的專家不超過200位,而在亞洲最為知名者非徐亞英莫屬。今年10月才剛開幕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音樂廳,就是由徐亞英負責聲學設計。近期徐亞英也和音樂家廖倩慧合出「築音賦聲」,細數徐亞英60年來為世界各國表演廳、會議中心等的聲學設計案例。

1934年在中國出生的徐亞英,在中國求學、之後移居巴黎,建築世家出身的他,從小在建築與藝術的耳濡目染下,養成他對文化事務的關懷與熱忱。

徐亞英在巴黎結識來自台灣的建築師林貴榮、新象創辦人許博允,因而開啟與台灣的因緣。徐亞英曾為台灣各地文化中心做聲學診斷,也參與台北小巨蛋、大巨蛋、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東海大學路思義禮拜堂等案,在他的調整下,許多老場館都能重生,像是在為建築調音。

1900年建築聲學才被定為一項科學,第一個以科學聲學論點作為設計的是美國波士頓音樂廳。徐亞英大學念的是建築,卻投入建築聲學領域,他笑說:「建築是我的看家本領,後來改行學聲學,目的是運用科學技術為藝術服務,這是我一生的志業。」

多年來徐亞英專注於建築聲學,純粹是因為,「聲學家需具備建築基礎外,還得具備結構學、物理學、材料學、藝術、音樂、歷史等知識論證,也需要理解業主及當地政治的波動,加以總和,才能將理想實踐在公共建築上。」

徐亞英也因為在全球各地從事聲學工作,和不少建築名家、音樂家合作,包括貝聿銘、法蘭克蓋瑞、波宗巴克、波菲爾等,其中也發生不少趣聞。

1979年指揮家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到北京工人體育館演出,當時北京政府為了讓卡拉揚得到最高禮遇,自顧在舞台周圍鋪上紅地毯。演出前一天,卡拉揚看到會構成嚴重吸音的紅地毯,憤怒大叫:「有地毯,就沒有音樂!」最後徐亞英連夜把地毯拆除,才讓演出順利進行,之後卡拉揚也和徐亞英成為朋友。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提到衛武營藝術中心的聲學設計,徐亞英表示,這座表演廳對聲學品質要求極高,因此他把廳堂與空間當成「樂器」在構思,並進行嚴謹的計算模擬,還針對音樂廳製作了1:10的巨大聲學模擬,讓完工後的空間,能接近設計時預期的聲學品質。

「建築與聲學的結合,是理性和感性的交會」,徐亞英把建築聲學這門技術,當成實踐他人生的一種方式。他對聲音的敏感度極高,無論身處何地,只要聽到音樂或是幾根和弦,立刻會神經緊繃,思考如何讓音質更清澈、渾厚,他說:「如果再年輕一次,還是會不改其志。」(編輯:陳清芳)10712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