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濱計畫新里程 哨船頭將啟用重現歷史場景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6日電)高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繼左營見城大戲與見城館後另一個重大亮點,哨船頭歷史場景28日將啟用,這處從禁閉到開放場域,讓高雄港歷史紋理重現,帶領民眾親近歷史現場。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今天指出,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文化部長鄭麗君將於28日聯袂出席啟用典禮,以面海剪綵打開現場禁錮的歷史時刻,象徵海陸縫合。
哨船頭位處打狗港要衝,從荷蘭時期駐兵,清代水師設汛,19世紀中葉外商雲集,洋行、海關、英國領事館等均設置於此,哨船頭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港區,現今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前的哨船街,當年即為大型貿易船停泊與貨物上下區域。
日治初期,哨船頭仍維持高雄港灣進出口中心角色,打狗支廳更由旗後遷移至此。二次大戰戰後,哨船頭仍維持巡檢功能,但隨著一港口安檢所設立,阻隔從山上英國領事館官邸,經過古道到達山下辦公室,再連通到港灣的歷史脈絡,33年來不但掩蓋歷史場域空間特質,更切斷與海的關係。
文化局長尹立表示,哨船頭歷史場域的再現,延續文化治理的核心,是「地方感」的形塑,也是「場所精神」的保存與再現,以水岸廊帶通透感出發,從英國領事館山上官邸步行咾咕石步道通往領事館山下辦公室,古蹟場域延伸到哨船頭乃至高雄港灣,開闊的景觀視野,歷史紋理縫合接軌。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表示,隨著近年來高雄海洋城市的定位愈趨明顯,逐步規劃打開各空間場域,哨船頭歷史場景重現為興濱計畫立下新里程碑,更是市府團隊展現興濱計畫高執行率的具體表現,不僅還原高雄市民與海的記憶符碼,更恢復一處高雄海洋經貿盛況的歷史現場。
結合海巡單位安檢執勤及民眾休憩空間,代表著高雄的K字型親水觀景建物在港邊佇立,文化局策畫「解密哨船頭」歷史展覽,以「荷蘭時期Tancoia」、「清代綠營水師與哨船頭」、「清末外商雲集的哨船頭」、「日治時期哨船頭一曇花一現的輝煌時光」、「水岸風華的哨船頭-歷史空間再現」單元,透過歷史描述、老照片、模型、影片等展示,讓民眾親臨歷史場景,一窺數百年來哨船頭的蛻變。(編輯:陳政偉/孫承武)1070726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高雄哨船頭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6日電)哨船頭在高雄港的發展上有其重大意義,開港前後被外商相中,成為外商的集中區域,海關、英國領事館相繼進駐,成為高雄發展歷史上,唯一集合軍事、貿易及外交的區域,有其特殊角色。
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資料,「哨船頭」的得名,與清代水師在此設打狗(鼓)汛有關。「哨船」相關地名,在台灣還有基隆的哨船頭、台南的哨船港,也都與水師有關。但將「哨船」成為行政區域名稱,且至今仍沿用者,僅有高雄,其發展軌跡也可由此見證台灣海港歷史。
早在荷蘭時代就稱壽山為打鼓山,打鼓山下的哨船頭,即被拼寫為Tankoya、Tancoia或Tangoija,此地就是今日的哨船頭。荷蘭統治時期開始駐兵,並成為固定派駐兵力的哨點。
清初延續荷治時期在打鼓山下Tancoia的稱號及駐兵,功能有如今日的警察局或海巡單位,從荷蘭時代到清代中葉,哨船頭的打狗(鼓)汛,一直都是府城以南,最重要的水師基地,不僅有軍官帶領,且長期配有哨船,哨船頭這個地名,指稱一直有「哨船」停靠的「碼頭」。
19世紀中葉外商開始進入哨船頭,洋行、海關、英國領事館等陸續在此設立,哨船頭成為高雄外商聚集的區域與經濟貿易的主要港區。
日治初期,哨船頭仍維持高雄港灣進出口中心角色,打狗支廳更曾設立於哨船頭,之後隨著高雄港第一期築港工程竣工,哈瑪星填築完成,高雄重心才轉移至哈瑪星;戰後,設立一處港口安檢所,負責船舶進出港安檢及海岸安全維護,哨船頭一直維持巡檢功能。(編輯:陳政偉/孫承武)10707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