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35週年 文藝資料中心對外開放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日電)文訊邁入35週年,今天起對外開放文藝資料中心。文化部長鄭麗君對此表示,肯定文訊長期關注台灣文壇,就像台灣文學不可或缺守護者,她更強調「文訊的事就是文化部的事」。
文訊創立於1983年,見證台灣文壇變遷,已是台灣文學界信賴的文學公共論域,2003年脫離國民黨,改由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獨立經營逾15年。
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所屬的「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後稱文藝資料中心)長年因雜誌、大型文學展覽、文學工具書研究等專案,已累積上萬冊圖書,數百種期刊和4萬餘張作家與文壇活動照片,早已是國內外學界研究台灣文學的寶地。秉持資源共享理想,文訊在屆滿35年此刻,以入會收費方式對外開放「文藝資料中心」。
「沒有文訊,台灣文學史不復存在。」文化部長鄭麗君今天參加文訊35週年慶致詞表示,文訊走過35年並不容易,代表政府向支持文訊前輩致敬,文訊在35年前就為台灣文學史研究開闢公共傳播場域,成為每位研究文史者必讀刊物,是時代變遷下重要記錄者。
對於文訊長期關懷每位作家,讓台灣文壇的作家們能像一家人拉近彼此的情誼,鄭麗君高度肯定:「文訊是台灣文學不可或缺的守護者,文訊就像是台灣文學的保母,事必躬親,無怨無悔。」
提到文訊的總編輯封德屏,鄭麗君稱她是心目中的文壇俠女,帶領的文訊團隊都是俠客,只要文壇有需要,不分門派使命必達,「封總是我心中重要典範,希望和她一樣心懷俠女精神」。
鄭麗君強調,文訊的事就是文化部的事,為文訊找到一個穩定的家,記錄作家創作心靈的足跡,讓後代感到驕傲。
文藝資料中心位於張榮發基金會大樓地下二樓,文藝資料中心以「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的經營理念,全集式系統典藏作家作品手稿等文學史料,目前也持續增加館藏。不只是台灣文學的圖書館,也將逐步邁向台灣文學史料展示博物館。
文藝資料中心整裝開幕後,首展推出「作家文庫:葉石濤、艾雯特展」及「60種作家體-文藝資料中心復復刻手稿展I」。現場還有楊喚「風景」、余光中「舟子的悲歌」、洛夫「靈河」、周夢蝶「孤獨國」和蓉子「青鳥集」五部電子書展示。(編輯:陳怡璇/陳清芳)10707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