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科技未來式論壇 導演與學者交流想像
(中央社記者江佩凌台北26日電)未來藝術與科技的結合讓人充滿想像,導演宋欣穎今天出席論壇活動時提到,就算透過科技技術獲得龐大資料庫,如何由人判讀出好內容仍是關鍵,觀眾喜好的口味也未必一致。
科技部與文化部合作「文化與科技論壇」,今天在台北舉行「藝術x科技x未來式」,展開對跨類型的藝文產業與科技產業進行對話,由北藝大戲劇學系副教授林于竝主持,邀集台灣動畫「幸福路上」導演宋欣穎,北藝大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王俊傑,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炳宇出席主講與談。
宋欣穎製作的「幸福路上」日前奪下東京動畫大獎,讓台灣動畫在國際影展獲關注。她提到,製作「幸福路上」時,她不只是個創作者,還是集資者,雖然「幸福路上」票房成績不亮眼,但在「文化擴散力」上達到目標,至今作品已賣出多國版權,創造出電影不同的價值。
針對當下台灣影視產業的困境,宋欣穎指出,最大的問題是「好腳本取得困難」及「資金取得困難」,進一步導致「行銷困難、流通困難(觀眾不買單或不知道)」,而許多民眾在平台太多,資訊分散情況下,最後變成「回收困難」。
宋欣穎從創作、製作及導演的立場提出跟科技有關的問題,她對於高科技能為電影創作帶來什麼幫助等面向切入,還探討透過AI(人工智慧)創作腳本的可能性和延伸問題,雖然採質疑態度,但也引發眾人想像。
王俊傑則分享「科技藝術」的起源與發展,他提到,科技在創作裡是相輔相成,更多時候是作為藝術創作的思考,並對於「未來藝術」領域的發展和可能性展開各種預設與討論。
談及科技和藝術的關係,王俊傑表示,藝術一直是擁抱科技先端的地方,不斷能嘗試各種可能性,可說是「科技的實驗場」,而許多藝術家也開始思考結合AI和生物等議題,產生全新表演模式。
長期研究「人機互動」領域的陳炳宇則提到,如今機器進展越來越強大,但人類的演進卻非常緩慢,也讓他不斷思考機器和人之間的關係,並播放多部影片,讓民眾想像科技在虛擬與現實間的應用、互動與關係。
當今許多人探討AI、無人車等科技應用在生活的各種情況,陳炳宇說,希望人和機器能共存共榮,讓人面對未來環境可以更加適應,盼透過不斷進步,讓人類做到更強大的功能,未來不輸給進化中的機器。
林于竝則提到,科技最大的能力是把「此時此刻(時間、空間)」重新解構,也為人類帶來不同體驗。至於科技的發達是否有超越現實的一天?陳炳宇認為,當虛擬生活比現實生活有趣的時候,說不定就會顛覆;宋欣穎則認為,科技終究應該為人類服務,並強調「人永遠是中心」。(編輯:黃于)10705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