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京劇 擊樂劇場木蘭嘗試新型態藝術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6日電)為創作「木蘭」,研究京劇和擊樂的配合,作曲家洪千惠必須反覆唱京劇唱腔體會;為了揣摩腳踏聲演繹群馬奔騰,她整個星期穿靴子寫曲,這齣戲讓樂團團員做了許多從未有的嘗試。
洪千惠是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團團員,駐團作曲至今31年,是樂團的大師姊,一路走來一直在尋找擊樂聲音新的可能性。她開玩笑說:「一天到晚想,要怎樣整他們。」然後哈哈笑說:「沒有啦,很感謝團員不論我提出什麼可能性,都願意幫我完成。」
創作「木蘭」之前,洪千惠2009年曾與國光劇團合作「披京展擊」,這個15分鐘作品的創作經驗,讓她發現京劇沒那麼簡單,她只學到皮毛而已,才興起跨界京劇一定要找導演合作的念頭。
時間往前回溯,朱宗慶要求樂團團員們一定要學傳統戲曲,30多年前曾送洪千惠隨京劇武場名師侯佑宗習藝,成為侯佑宗的閉門弟子。
侯佑宗嚴厲,學生每週習藝前一定要熟背鑼鼓經,有這段紮實的學習,洪千惠自認有京劇底子,但與京劇跨界時,她一心只想著音樂,卻被演員「何時走出來」的問題給問倒了。她這才學到京劇有板有眼,而京劇演員的空間定位都是經過明確安排的。
洪千惠2010年擴大企圖,為朱宗慶打擊樂團作曲,與國光劇團和導演李小平合作,聯手製作「木蘭」,讓擊樂跨界京劇,開創擊樂劇場的表演型態。而後有2013 年新版「木蘭」,2017年稍做調整再度搬演,全場90分鐘一氣呵成。
不同世代對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演繹各異,擊樂劇場木蘭以倒敘法講故事,木蘭序曲登場時已在沙場上,音樂以大合奏突顯兩軍對峙的戰場氛圍。
序曲是洪千惠使用最多傳統音樂的段落,在京劇的旋律和節奏感之上出現現代感旋律,3名演員在京劇鑼鼓點中出場亮相。觀眾會覺得熟悉又陌生,因熟悉的節奏感上沒有胡琴,音樂由打擊樂演奏。
開場號角聲是廟宇迎媽祖用的吹管,接著在木蘭回憶兒時記憶,舞台上出現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當作樂器;還有豆子灑在鼓皮上,營造回憶中鞭炮聲,用軟水管甩出風聲。
再來還有加鐵皮的靴子腳踏聲模擬馬蹄聲,這時舞台燈光聚焦加上馬鬃毛的靴子,是導演安排的詼諧段落,而洪千惠為了寫出腳踏的節奏聲,一整個星期穿靴子自己試行模擬。
打擊樂團16名團員在「叫陣」段落,持棍棒以京劇基本工法十八棍,以棍棒的節奏和打擊方式,利用長杆不同部分發出不同聲響,這是團員和導演一起討論出來的表演方式,團員從沒這樣在舞台上演過。
另外,代表木蘭的主旋律是由4名演奏者各拿兩支弓拉木琴,描繪木蘭的情緒。4人共同演奏一條旋律,需要高度默契,演奏難度高。
整首曲子最困難的段落是「離鄉」,洪千惠提到,為京劇木蘭的唱腔和擊樂演繹木蘭之間想旋律的過程很複雜,句子間的留白到底要用音樂或空間去串,讓她思量再三。由於每小段主題明確,她依不同意境的詞去想像音樂,但必須反覆唱京劇唱腔,找到京劇和擊樂的配合。
她特別讚賞飾演木蘭的朱勝麗,「沒板沒眼」的情況下,在留白的空間裡自己填滿發揮。
身為朱宗慶樂團代表作的創作人,洪千惠不斷稱讚演員、團員、導演,講到木蘭歸鄉的溫馨結尾,木蘭牽起父母的手,朱勝麗的韻白和口白又是如何,她一面說,一面跟著流淚、拭淚。
洪千惠說,團員演這齣戲「很操」,戲劇導演會堅持要完成的地步,撞擊的過程可看到團員韌性很強。
她說,團員一開始也會排斥,質疑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在朱團,新嘗試是必然,團員每完成一階段也會受到肯定」。
洪千惠著手準備的下一個創作計畫將跨界文學,與導演王嘉明演出小說家吳明益的作品,這將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下一個新嘗試。
擊樂劇場木蘭11月9日起在台北、台中和高雄演出9 場。10611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