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DeepSeek營造焦慮 中國出現大量AI教學課程割韭菜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人工智慧模型DeepSeek成為話題焦點,「AI焦慮」隨之蔓延,許多「AI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然而課程內容參差不齊,有些動輒人民幣數百元的課程,內容卻是網路資料拼湊而成,消費者成了現成的「韭菜」。
浙江杭州的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人工智慧模型在全球爆紅,同時也在中國帶動一波「學習使用AI」的風潮。有些商人與網路名人看準「AI焦慮」商機,推出「AI課程」。在環境的推波助瀾之下,不少課程受到追捧,有網路名人稱藉由收費課程,4天內獲利人民幣20萬元(約新台幣90萬元)。
綜合中國官媒新華社、經濟觀察網、上游新聞等媒體報導,這類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但消費者購買後發現,某些昂貴的課程,內容幾乎都是網路上的資訊拼湊而成,所謂的「秘笈」也是公開資訊,「覺得被騙了」。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表示,AI課程及其背後的亂象,是利用技術快速發展之下,人們害怕跟不上的焦慮心態。近期一些商人或名人主要是利用DeepSeek的噱頭博取流量,以「用AI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等口號,製造「AI焦慮」,從而牟取利益,但兜售的課程本身可能和DeepSeek沒有太大的關係。
報導稱,這類課程的知識含量低但焦慮量高,是典型的「知識鐮刀」,收割的是人們的求知欲,進而引發一系列劣幣驅逐良幣問題。當務之急應是建立法律、監管等配套措施,社群平台及電商也應設立舉報投訴管道,讓藉由AI熱潮「割韭菜」的行為無所遁形。
蘭州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劉忻在報導中指出,包含DeepSeek在內的多數AI模型,操作介面已經設計得非常簡潔流暢,「目前網路上發布的一些免費攻略,基本上已經把AI工具的使用流程都講清楚了,參考這些已經足夠」。
他說,為了一款免費的輔助工具,花錢學習如何使用,顯然是本末倒置了,而且目前AI的演進速度非常快,往往一兩個月就會出新的版本,社群平台上不少「深度課程」長達數月,很難跟上時效。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比起一般民眾,需要借助AI輔助完成特定工作的專業領域人士,醫療、科學實驗等,接受專業訓練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培訓管道,如何將專業與AI應用深度結合,提高工作效率才是重點。(編輯:吳柏緯/周慧盈)11402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