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逾6成租客繳房租有困難 民間籲政府多建社宅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7日專電)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英國僅約32%有工作、自付房租,且是承租私宅而非社會住宅的民眾有能力不感困難地按時繳清房租,超過6成民眾則感到有困難,其中23%自認「一直在為房租奮鬥」。
超過20位英國企業界高階經理人,以及非政府組織和工會代表近日聯名致函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呼籲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加速興建社會住宅:每年需興建9萬戶供出租社宅,並持續這麼做長達10年。
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獨家取得的信函內容,長期缺少社宅對英國社會、企業、勞動力和生產力造成巨大負面影響,且住房問題有惡化趨勢,影響英國的國家和經濟發展。
信函指出,供出租的社宅是唯一貨真價實的可負擔住宅,因為房租會與當地收入水準連動。
7月上台執政的英國工黨在競選期間曾承諾在任期內興建150萬戶可負擔住宅,並將為此鬆綁土地利用等建設法規限制。法規鬆綁相關措施已陸續開始推動,但地方政府財源和中央預算規劃仍是一大挑戰。根據英國制度慣例,下一次國會大選不得晚於2029年8月中旬以前舉行。
在英國推動居住正義的公益組織「遮蔽所」(Shelter)委託市場分析公司「輿觀」(YouGov)執行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6成英國民眾按時繳清房租有困難。
今年7月國會大選登場前,Shelter曾於2月與長期推行可負擔住宅的產業聯合會「全國住屋聯合會」(National Housing Federation, NHF)發布報告,內容提到若考量各項社會經濟益處,包括提升就業率、降低犯罪率、提高學生在學表現、降低健保負擔等,則投資社宅可在30年內為英國帶來超過500億英鎊(逾新台幣2兆元)的淨收益。官方數據顯示,社宅租金平均較私宅租金便宜約45%至50%。
根據報告,興建社宅第一年就能確保約14萬個就業機會,並進一步提振營建及其他產業。報告詳列社宅計畫預期能為公共支出及納稅人帶來的好處,包括節省45億英鎊住房補貼、增加總額約63億英鎊的營建及勞雇相關稅收。
保守黨前政府原規劃在2021至2026年期間,投入總額約115億英鎊經費,協助各地方政府和民間企業合作興建理想目標多達18萬戶的可負擔住宅。不過,有鑑於相關經費已透支,工黨新政府10月在政府預算案加碼投入5億英鎊。
值得注意的是,「可負擔住宅」與「社會住宅」不完全相等;一般而言,其中一個重要區別是產權,社宅為公部門所有。
不過,英國政府允許符合特定條件的租戶買下承租3年以上的社宅,部分租戶也可合法當「二房東」。Shelter和NHF的報告批評,歷任政府持續無法提供足夠社宅、社宅又可進入房屋交易市場,這相當於英國每年失去的社宅比新建的還多。
報告援引官方數據指出,去年英格蘭地區有130萬戶家庭排隊等社宅,同時卻有近1萬1700戶社宅因為出售、拆除等原因「消失」。每6名孩童中,就有1名身處過度擁擠的住家環境,且有高達14萬孩童無家可歸、住在簡陋旅館等臨時住所,往往離學校很遠,不利成長和正常受教育。
儘管英國持續有呼籲政府興建更多社宅的聲浪,並認為這有助解決租金問題,一項官方調查顯示,社宅租戶比私宅租戶更容易出現拖欠房租的情況。
根據英國政府今年7月中旬,也就是大選過後發布的2022至2023年英格蘭地區租屋市場定期調查結果,15%社宅租戶曾發生、或現在有租金到期未付的情形,私宅租戶則是5%。
不過,與前述「輿觀」的民調結果不同,官方調查指出,分別超過7成的社宅和私宅租戶皆認為按時繳清房租「不是難事」,但認為這麼做有困難的私宅租戶(29%)比例略高於社宅租戶(27%)。其中,若比較有孩童需撫養的家庭,則社宅租戶(22%)較私宅租戶(8%)更容易遲繳租金。
各界持續關注比保守黨更標榜「社會正義」的工黨將如何解決英國住房沉痾。在倫敦大都會區,受通貨膨脹、利率居高不下,以及建築安全合規成本上揚等因素影響,可負擔住宅建案創2015年有紀錄以來新低。官方資料顯示,自去年3月以來,可負擔住宅新建案年減88%;大倫敦各行政區則每天平均支出總計約400萬英鎊處理遊民及臨時安置需求,金額較前一年同期增加68%。
高利率、各項成本上升、政府對普遍差強人意的社宅提高安全和品質要求,相關挑戰也可見於大倫敦以外英國其他地方,而解決住宅問題,勢必牽動財政與資源分配的排序取捨。隨著英國今年可能出現第3季和第4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連續掛零、通膨率持續微幅上揚、央行不傾向調低利率的情況,工黨政府確實面臨可觀挑戰。(編輯:高照芬)1131227
- 2025/01/17 16:21
- 2025/01/05 14:17
- 2024/12/30 13:31
- 英國逾6成租客繳房租有困難 民間籲政府多建社宅2024/12/27 20:26
- 2024/12/21 12:45
- 2024/12/17 12:5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