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政策連發救經濟 仍難有效改善通縮問題

2024/12/16 16:56(12/29 19:4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6日電)最近幾個月,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振興經濟,包含加大力道化解地方債務、提高赤字率、穩住房市股市等。分析指出,中國仍面臨龐大的經濟壓力,需要更有力的行動才能防止通縮的惡性循環與陷入較長期的衰退。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年增幅已經連續26個月呈現衰退,而且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在短期內會出現反彈,於此同時,中國平均物價指數已連續6季處於負值,是1990年代末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若開啟新一輪貿易戰,可能會使目前的困境加劇,中國過剩的產能將難以銷往美國,導致中國國內累積更多商品。產能過剩將令市場價格下跌,企業利潤隨之下降,可能進而延後投資或裁員,導致更多人削減支出。其他人則可能因為預期價格會進一步下跌而延後、減緩消費,中國的通縮陷入「惡性循環」的情況引起擔憂。

為了挽救經濟,過去幾個月來,中國官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從困境中提振經濟,例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人民幣6兆元(下同,約新台幣26.4兆元),用於置換現有隱形債務。此外,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強調明年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並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儘管有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成長趨勢有所增強,但到目前為止,這些政策似乎沒有點起通貨膨脹的火苗,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政策主要側重於防範眼前的金融風險,而不是拉動消費支出持續成長;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政府一直在向中國製造業提供貸款和補貼,這些舉措促進經濟成長但也加劇了產能過剩問題,增加了價格下跌的壓力。

部分經濟學家、投行預測,至少到明年底,中國的PPI將繼續處於負值區間。野村證券預測2025年中國的PPI將下降1.2%、麥格理估計將下降1%、美國銀行和高盛的預測值則是持平。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報導指出,外界擔憂一旦中國的通縮預期固化,將很難扭轉。康乃爾大學貿易政策與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通縮持續的時間越長,越會影響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利用宏觀經濟刺激措施將變得越來越難」。

報導分析,2012年至2016年間,因為輪胎和太陽能板等產品的生產過剩,中國的PPI也連續下降了大約4年,當時中國的應對方式是關閉了不必要的鋼鐵廠和其他工廠。「這一次,習近平似乎致力於藉由擴大製造業來促進增長。據熟悉北京方面決策的人士稱,習近平認為美國式的消費驅動型增長是浪費的」。(編輯:吳柏緯/張淑伶)11312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調查:6成德企認為中國經濟惡化 信心降至歷史新低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