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緊稀土開採出口限制 外國面臨供應挑戰
(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稀土礦產生產國。紐約時報26日報導,中國政府近期加強管控稀土,要求出口商提供產品使用追溯訊息,加大對全球供應鏈的掌控力度。
中國「稀土管理條例」自10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從事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綜合利用和稀土產品出口的企業應當如實記錄稀土產品流向訊息。
報導表示,出口商須向當局提供稀土產品在西方供應鏈的追溯訊息,這讓中國政府在決定哪些海外公司可獲得稀土產品方面擁有更大權力。
報導提到,中國最近還加大對稀土開採和生產企業的所有權控制,在中國的外資稀土冶煉廠將被收購。加拿大公司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最近宣布將在年底出售無錫冶煉廠86%的股份給中國公司盛和資源,盛和資源最大股東是中國國土資源部。
同時,中國國安部也開始收緊關於稀土的訊息流通。報導提到,中國國安部9月宣布,2名稀土行業管理人員因向外國人洩漏訊息,以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罪名,判有期徒刑11年。
報導表示,中美科技戰除了在先進技術、半導體領域鬥爭,中國也對化學元素採取出口管制,加以反制。中國去年開始對兩種化學元素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並自9月15日起對金屬銻實施出口管制,這些原料主要用於半導體、晶片、軍用炸藥和武器,這顯然對美國造成嚴重影響。
白宮曾在9月發布的聲明中稱,中國壟斷關鍵礦物加工和精煉市場,致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夥伴易受到供應鏈衝擊,破壞經濟和國家安全。
美國製造的F-35戰機、風力發電機、電動車等都會使用到稀土,而未來幾年美國對稀土的需求預計將繼續增長。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40年,風力發電機和電動車等清潔能源行業所需的稀土將是2020年的7倍。
此外,稀土元素包括釹、鐠、鋱和鏑,其中鏑因為有很強的耐熱性,成為先進半導體中越趨重要的部分,晶片上數百個微型電容器就是用超純鏑製成,而目前全球約99%的鏑是在中國生產,這使得中國控制稀土所造成的影響將不斷增長。
雖然自2010年中國在一次領土爭端期間對日本連續兩個月禁運稀土產品以來,各國一直試圖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但除了中國和緬甸外,其他地方的礦中幾乎沒有高到商業上可行含量的鏑,再加上稀土冶煉廠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運轉。
報導提到,「事實證明,與生產成本較低、願意降價和承受財務損失的中國公司競爭非常困難。」
化學品製造商和分銷商美國元素(American Elements)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席佛(Michael Silver)表示,「中國的稀土冶煉廠的溶劑萃取系統確實比國外的先進了一代」。(編輯:謝怡璇/張淑伶)11310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