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深圳日童遇害觸發緊張 中日政治社會敏感神經多

2024/9/25 16:34(10/14 18: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深圳日前發生日本男童遇襲死亡事件,事發後一名家長陪伴孩子行經案發地附近。(共同社)
中國深圳日前發生日本男童遇襲死亡事件,事發後一名家長陪伴孩子行經案發地附近。(共同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中日關係近日因深圳日童遇襲死亡事件再度變得緊張。回顧過去20年間,中日關係因政治、社會事件甚至體育賽事數度爆發衝突,中國國內反日情緒隨之高張。

2004年8月,中日亞洲盃足球決賽上,經過激烈比賽,日本隊以3比1擊敗中國隊,第3度奪得亞洲盃冠軍,中國隊獲得亞軍。大批中國球迷感到失望,北京工人體育場外數百名球迷因為情緒激動,高呼反日口號和焚燒日本國旗,日本駐中國大使當晚乘坐汽車離開工人體育場時,座車被中國球迷襲擊,後車窗被打碎。

時任中國駐日本大使武大偉事後會見了日本外交大臣川口順子,表示中國已盡最大的努力防止發生混亂,並向日本政府表示歉意。而川口順子則說,民眾的攻擊行為令人遺憾,不過日本政府也感謝中國有關當局在該次比賽期間對日本球員和球迷的保護。

2005年3月至4月,中國各地發生一系列大型遊行和抗議活動,包括抵制和搶砸日貨,主要是反對日本扶桑社的歷史教科書。時任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4月約見日本常務副外長谷內正太郎,就日本有關部門審定通過「美化侵略」的右翼歷史教科書提出緊急交涉。

2012年9月,日本政府決定「國有化」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此舉讓日中關係降到冰點,中國各地掀起反日示威,日系超市和工廠遭到破壞,被視為雙方從1978年以來關係最糟時期。

當時中國除了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丹羽宇一郎抗議,並公告釣魚台列嶼的領海基線,形同宣告釣魚台周邊海域為「中國領海」反制;中國外交部還發表一篇帶有強烈民族主義訴求的聲明,稱「中華民族任人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政府不會坐視領土主權受到侵犯」,一切後果要由日方負擔。

此後中國持續派遣巡邏船在周邊海域航行,並增加大型船隻數量,日方同樣增加大型船數量警戒。

2021年12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緊急約見日本駐中國大使垂秀夫,提出嚴正交涉。她批評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論為「極端錯誤言論」,指責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挑釁中國主權,悍然為『台獨』勢力撐腰」。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島核處理水開始排海,中國持續表達強烈反對立場,並因此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

日本核處理水排海後幾天,中國國內反日情緒升溫。東京電力公司及福島縣內的地方政府、餐飲店家及學校等紛紛接到來自中國的騷擾電話,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微博湧入大批中國網友留言謾罵;青島、蘇州的日本人學校被丟擲石塊、雞蛋。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岡野正敬召見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為相關的反日行動提出抗議。

直到今年9月20日,中國才宣布將逐步恢復符合規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

2024年6月,蘇州日本人學校校車靠站時,發生中國籍歹徒持刀攻擊事件,導致中國籍隨車女導護胡友平不治死亡,一名日本籍學生和他的母親受傷。9月18日「九一八」事變93週年當天,深圳日本人學校1名10歲男童9月在學校大門外被一名男子刺傷腹部,搶救不治死亡。

相關事件引發在中國的日僑不安,中國外交部強調蘇州及深圳事件都是「個案」,但迄今中方未公布蘇州事件的犯嫌動機;中國外交部並否認中國有「仇日教育」。

日本要求中方採取具體措施保障日僑安全,並徹底管控中國社群平台上沒有根據的反日言論。中國外長王毅在與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會面時,除了表示會調查處理深圳日本學生遇襲案,還稱「日方應當冷靜理性看待,避免政治化和擴大化」。

除了這些事件,過去幾年,中國也因為懲戒國內「精日分子」(所謂的精神日本人),或者向有媚日嫌疑者施壓,因而引發爭議。

譬如,2022年8月在江蘇省蘇州市,一名中國女子穿和服拍照,結果被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為由帶走,質疑其穿和服的打扮是「煽動民族仇恨」。但當事人事後表示,自己是個coser,喜歡二次元文化,曾穿過各種不同服裝拍照,都沒遇過被警察帶走的情況。

當時環球時報評論員胡錫進說,警察的做法於法無據,但中日關係持續緊張,日本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和服成了很多中國人眼中有點刺眼的符號」,他並主張要「尊重多數人的感受」。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中國改革開放後,中日關係曾有一段「蜜月期」,日本對中國的政府開發援助(ODA)更長逾40年。1978年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日本後,1980年代中日交流擴大,不只經貿往來,也有文化交流,友好氣氛一直持續到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訪問中國,隨後急轉直下。

已故的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2017年在上海演講時曾分析,中日之間友好氣氛改變的因素包括:1991年底蘇聯解體讓中共恐懼,因此開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以團結自身,其中又以批判日本在中國的惡行為主要內容;1990年代中期,前總統李登輝與日本的深厚關係,讓中共警惕日本會支持台灣獨立;以及中國崛起讓日本緊張等。(編輯:張淑伶/楊昇儒)11309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