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屆三中全會 分析:首自經濟轉向安全建設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8日電)中共三中全會正在進行,學者分析,今年的會議與過往最大的差異是揚棄以「經濟建設」而改以「安全建設」為中心推動改革開放,因此短期內對於中國各項重要經濟指標難有過多期待。
國策研究院今天上午舉行「中共20屆三中全會與懲戒台獨新規」座談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針對相關議題發表意見。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指出,20屆三中全會理應在2023年9至12月間召開,但直到今年7月才召開,已較慣例延後了大半年。
而且,雖然歷次的中央委員會都必須經政治局會議決議宣布,但是自政治局宣布開會到實際開會,這中間的時間長達近3個月之久,凸顯在高舉「安全建設」為中心下,欲推動經濟上「改革開放」則需要諸多鋪墊與準備。
他說,這次三中全會的主旋律即為「中共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張五岳進一步分析,這次的三中全會可以說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揚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改以「安全建設」為中心推動改革開放,並將「全面深化改革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結合。
他認為,因此,將更多側重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以,「三中全會落幕後對於當前的中國經濟各項重要指標,短期內恐怕難以寄望與過多期待」。
除了重大的經改議題,張五岳說,三中全會也必然要解決二中全會以來重大人事案,以及必然要依慣例增補新任中央委員,並選舉中央軍委委員。此外,在高層的人事方面,一般認為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後,中共黨內高層包括中央部委與地方省部級的官員也將有一波的人事異動。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說,這一屆三中全會延後召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國際政經形勢不確定;其次是國內經濟形勢不景氣與不確定;第三個是黨內形勢不穩定也不確定。
學者洪耀南觀察,這一屆的三中全會仍會處理經濟發展方向、經濟體制與人事變動等議題。
然而,洪耀南也提到,自國務院總理李強上台以來,救經濟的措施多屬於修補性質,期待中的三中全會卻遲遲未能帶來突破性的改革方案,這使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改革形象顯得乏力,外界期望降低。
他說,即使宣傳部門試圖把這屆的三中全會拉高到11屆三中全會的高度,將習近平包裝成繼鄧小平之後的改革家,依然凸顯習近平改革家的有氣無力,外界無期待,人民對三中全會無感。(編輯:唐佩君)11307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