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上海學者:中國土地財政時代已過 政府收入來源需調整

2024/7/9 18:49(7/9 20:1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9日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地緣政治風險、房地產業調整、「新質生產力」等3大力量正主導經濟發展;房地產業的變化表明了,土地財政時代已過去,政府收入來源需要調整。

第一財經9日報導,劉元春日前出席「2024年中上財宏觀論壇」時,作上述表示。

劉元春點出3大力量主導中國經濟發展,包括地緣政治、房地產業調整、新質生產力發展等。他強調,討論中國經濟,必須先檢視大時代對於中國外在環境與內在邏輯帶來的影響,就金融談金融、就產業談產業,恐難找到問題解答。

他表示,地緣政治逐步成為世界風險來源,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全球經濟資源配置的邏輯,地緣政治的重構力量超越資本力量。

他提到,房地產的深度調整宣告了傳統發展方式的終結,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全面轉化,這也表明了,土地財政時代過去了。對政府來說,可否轉化成股權財政,或是回歸至稅收財政,又或是轉化為一種中央債務財政,目前尚處於改變空檔。

劉元春指出,過去20年來,中國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取得成就,走出「新質生產力」的新路徑,最為突出的當屬戰略性新興產業數位經濟。

他表示,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產品等「新三樣」去年出口成績亮眼;中國這一輪所謂的「產能過剩」,本質上是成本下降、技術進步引領的供給成長,這與傳統過剩有所差別。(編輯:邱國強)11307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