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烈不滿電動車加稅 歐盟披露大量補貼內幕
(中央社台北7日電)歐盟已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此舉引發中國方面強烈不滿;歐盟的報告披露了中國政府對電動車提供大量補貼,從國有融資、建廠的廉價土地以及電池研發和銷售等各式補貼,反映出中國電動車享有不公平的價格優勢。
歐盟5日起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6日聲明,表達強烈不滿,指中國車企對歐盟委員會啟動的反補貼調查進行了配合,但是調查卻忽略事實,並且預設結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星期六(7月6日)發表聲明,對歐盟開始加徵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臨時關稅「表達強烈不滿」。
美國之音今天報導,根據「汽車內幕新聞」(Carscoops)的報導,歐盟這次針對中國電動車進行的反補貼調查報告,列出中國政府補貼中國車企的各種具體方式,比如國有銀行貸款、融資、撥款、銷售獎勵、建廠的廉價土地以及電池研發和銷售的高額補貼等,以及歐盟根據不同情況對不同車企作出相應的稅率調整。
這份調查報告支持歐盟,指對中國加徵的關稅並不是一種懲罰,而是對中國車企接受中國政府補貼從而給歐洲車企造成不公平價格優勢的事實作出的認定。
歐盟報告將不同車企接受的不同程度的補貼做了細分,以確定對不同企業加徵不同的關稅。其中認定上汽接受的補貼高達34.4%,是所有中國車企中獲得補貼最高的一家。
報告說,上汽所獲得的政府補貼中,1.38%來自國有銀行貸款,8.27%來自其他融資,8.56%來自撥款,2.28%來自電動車銷售獎勵,0.67%來自減價的不動產,以及13.24%來自上汽採購電池的優惠。
除此以外,勞動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上汽生產的名爵4型電動車的價格與上汽大眾生產的大眾ID.3車型的價格相差達1萬3000多美元,足以反映出上汽為何享有巨大價格優勢。
上汽集團同時被認為是較不配合調查的一家企業,這也是上汽在10%關稅之上又被加徵最高的37.6%反補貼稅的原因之一。
此外,比亞迪和吉利汽車則被認定受到政府較少的補貼,而且對歐盟的調查保持透明化的態度。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家車企反補貼關稅相對較低,分別為17.4%和19.9%的原因之一。
這個結果可能與企業的民營身份有關。在中國,國有企業在申請貸款、項目審批、補貼發放等許多方面都比民營企業有更大的優勢。
不過調查報告的作者也提到,雖然比亞迪擁有自己的電池工廠,在這方面不像上汽,但是比亞迪生產電池所用的鋰卻也受到政府的補貼。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政府與歐盟之間的對話格外密集,但是北京顯然不能夠勸阻歐盟放棄加徵臨時關稅的目的。不過在臨時性關稅變成永久性關稅之前,還有4個月的窗口期,雙方也會加快談判的步伐。(編輯:唐佩君/陳鎧妤)11307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