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解釋錢在哪 消費需求不足存款近1346兆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消費疲弱,「錢去哪、在哪」成熱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最新報告指出,貸款主要流向企業投資,但在消費需求不足下,民眾傾向存款,目前中國存款近人民幣300兆元(約新台幣1346兆),令經濟循環中「活錢」變少。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10日發表「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24年第一季報告,在「從存貸款結構分布看資金流向」的專欄中,分析目前貨幣流向。
報告指出,中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道增強,貸款持續較快增長,存款明顯增加,目前中國貸款餘額近人民幣250兆元、存款餘額近300兆元,社會各界都很關注「錢去哪,錢在哪」的問題。
報告指出,中國貨幣分為M0、M1、M2共3個層次。M0是常說的現金,最活躍,流動性最高;M1是M0加上流動性稍弱一點的單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動性更弱一些的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
報告指出,從「錢去哪」角度看,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和實體經濟的供給端。今年3月底中國企(事)業單位貸款、住戶貸款分別達163兆元、81兆元,分別占全部貸款的66%、33%,即貸款主要用於支持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其次是居民購房和消費。
分期限和行業看,目前中國的中長期貸款占比超過2/3,基建、房地產、製造業等重資產行業約占全部貸款的50%,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費貸款占比不足10%。「實體經濟供給端和投資領域融資相對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費仍有較大增長潛力。」
報告又表示,從「錢在哪」角度看,在經濟循環的過程中,銀行如果還在擴張資產、貸款仍在增加,錢不會從實體經濟中減少或消失,只是隨著企業投資生產、居民消費、財政收支,存款在企業、居民、政府等部門間會有轉移。
今年3月底,在約296兆元的存款總量中,居民、企業、政府各占49%、27%、14%,分別較疫情前的2019年上升7.1個百分點、下降4.2個、下降3.3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透過各類支出體現為居民存款,「但由於居民消費有待恢復、總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門(城鄉居民和個體經營者),沒有進一步通過居民部門支出轉化為企業存款。」
報告又表示,企業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由2017年的「六四開」升至目前的「七三開」。
報告又提到,由於疫情衝擊、風險偏好下降,企業和居民在資產配置上也更傾向於收益更穩定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導致經濟循環中的「活錢」變少、循環不暢,這解釋了為什麼民眾和企業微觀感受上都缺錢,而金融體系貨幣總量還在增加的矛盾。(編輯:陳鎧妤/唐佩君)11305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