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台法律戰 學者:制定「統一法」機率低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6日電)中國「兩會」召開中。學者表示,這次兩會沒有涉台法律相關議程,不過人大常委會每2個月開一次會,法律戰在工具箱內,就看什麼時候拿出來;制定「統一法」機率低。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今於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圖書暨會議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辦「解析2024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相關學者於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信賢表示,2月對台工作會議內容提到「鞏固擴大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中共近幾年對台法理鬥爭,花非常大的力氣在國際社會爭取歷史詮釋權、話語權,包括針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
王信賢提到,法律戰對外也對台,這次「兩會」沒有涉台法律相關議程,不過人大常委會現有很大權力,每2個月開一次會,「法律戰就在他的工具箱裡頭,看他什麼時候拿出來」。
王信賢從「促統」、「反獨」、「促融」3個面向剖析中共對台法律戰。
他表示,在「促統」部分,推估制定「統一法」、「台灣基本法」機率相當低,因為其中將涉及如何去界定、定義「統一」,以及「統一時間表」,這樣反而導致中共失去戰略模糊空間。
他提到,「反分裂國家法」倘若修法將有3重點,包括將第8條「非和平手段」講得更明確,或是對這部法律增訂施行細則;以及可能將習近平思想加入其中、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台內容寫入。在「促融」部分,可關注是否推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法,其將聚焦台灣民眾在中相關權利。
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表示,兩岸溝通很重要,這不一定是官方對話,彼此應要有私下溝通管道,例如密使;只透過美國達成對話,對於台灣來說,自主戰略空間反而被壓縮。
寇健文認為,減少兩岸誤判方式仍有賴多加了解對方,這涉及歷史、文化、社會環境、意識形態等了解,台灣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去理解對岸的意識形態,這才能了解對岸布局和作為。(編輯:吳柏緯)11303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