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美專家評選後美中台關係:木已成舟 中國只能管控

2024/1/17 19:16(1/18 19: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前左5)、蕭美琴(前左6)13日晚間宣布贏得2024總統大選後,現身全國競總開票現場與民眾致意,現場也撒下慶賀紙花,氣氛歡騰。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3年1月13日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前左5)、蕭美琴(前左6)13日晚間宣布贏得2024總統大選後,現身全國競總開票現場與民眾致意,現場也撒下慶賀紙花,氣氛歡騰。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3年1月1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17日電)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計畫共同主任孫韻分析,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後,外界擔憂的最糟情況正被控制,且中國今年的重點在於國內經濟恢復,雖不樂見賴清德當選,但木已成舟,中國只能管控現狀而非破局。

孫韻16日在美國之音(VOA)中文網發表題為「台灣選舉後的美中台三邊互動」的文章指出,台灣大選凸顯內部政治跌宕起伏。但對國際觀察家來說,更重要的無疑是內部政治對兩岸關係,乃至對美中關係的影響。

她表示,鑑於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過去對台灣現狀和政治地位的解讀,普遍存在的一種擔憂是賴清德執政後,兩岸可能會因此迅速走向衝突,由此帶來的美國武力介入最終會致使一場地區衝突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孫韻認為,就選後的走勢來看,最糟的情況正在被控制。賴清德在選舉期間,一直強調他的兩岸政策會不折不扣地沿襲現任總統蔡英文時期的政策。而蔡英文的政策是得到美方首肯與支持的,「急獨」並不是賴清德的最佳政策選項。

她指出,任何公開、鮮明改變台灣現狀的舉動,例如修憲或就台灣地位進行全民公投,都會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所以,賴清德更有可能透過宣示性的政策表述,強調「他所認識的、台灣事實上的」法理地位。

孫韻表示,美中之間在台灣議題上,明顯還要進行激烈的鬥爭。賴清德選舉期間的政策表述也許沒有造成中國強烈反彈,一是他作為候選人的政策表述,不能代表台灣政府的政策;二是中國擔心過度激烈的反應,只會為賴清德助選。但現在賴清德已經當選,對於台灣地位的陳述無疑成為美中關注的核心因素。

她提到,台灣領導人通常會在就職演說中陳述自己未來4年的政策綱領,尤其是對台灣地位和兩岸關係的論述。目前美中、美台溝通的焦點,也就集中在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上。

孫韻分析,中國當局今年的工作重點在於國內經濟恢復,因此在地區局勢和美中關係上,更有可能採取懷柔和靈活的政策。中國固然不樂見賴清德當選,但現在木已成舟,中國也只能管控現狀而非破局。在「反獨」和「促統」之間,促統是「向最好處努力」,反獨是「做最壞的打算」。

她指出,可以想見,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會對台灣保持現有的軍事壓力,在台灣領導人「越線」時提高中國軍事反制的強度和強度。不論是軍事演習還是軍事飛越,不論是台灣本島還是離島,中國的「選項充分」。

孫韻認為,在經濟和外交領域,中國可利用的資源更多。大選結束才兩天,諾魯就宣布與台灣斷交,時間點很明顯不是事出偶然;同時,中國去年12月就宣布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下12個化工產品的關稅減讓,選前兩天又宣布準備進一步中止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

但她強調,不論軍事、外交還是經濟,中國採取的任何措施都不是穩賺不賠。經濟制裁最終會離間台灣民意,軍事、外交壓力也只會讓台灣民眾更抗拒統一,無利於中國最終想要塑造的「和平統一」願景。

孫韻認為,這類軍事、外交和經濟手段都是美國眼中的「脅迫」,也是「台灣關係法

台灣關係法小百科

Q:它是怎麼來的?

A:1978年12月美國卡特政府宣布將於1979年元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斷與中華民國(當今的台灣)最早於1913年建立的外交關係。中華民國在美國國會的眾多支持者為了維繫與台灣的各種非官方關係,推動台灣關係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的立法,4月10日經卡特總統簽署後,追溯自1979年1月1日生效。

Q:它的性質是什麼?

A:台灣關係法是美國的國內法,共18個條文,中文版約4600字。美國國內有人主張,因為它是法律,位階高於華府與北京的3個聯合公報(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建交公報與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中方則主張3個聯合公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外交文件。

Q:它對台灣的重要性是什麼?

A:台灣關係法與美中雙方簽訂的3個聯合公報常被稱為「1法3公報」,它們共同形成美國對台海兩岸政策的主要架構。

除了授權行政部門「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在台灣人民間之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以促進美國外交政策,並為其他目的」,台灣關係法開宗明義點出此法是要「協助維持西太平洋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台灣關係法最能體現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的部分,是它的第2條B款指出: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以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的期望為基礎;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形式的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美國對台軍售以及美台之間在國防台灣方面的合作,都是根據以上條文。

Q:台灣關係法有無補強措施?

A:有。美國雷根政府在與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的同時,私下向台灣提出「6項保證」,主要是抵消八一七公報有關美國對台軍售應逐年遞減的條文。2016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共同決議案,小幅調整對台6項保證的內容,並形諸國會文書,但這兩項共同決議案僅表達國會立場,並無法律約束力:

  • 美國不贊成對台軍售設定期限
  • 美國不認為可在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扮演調停角色
  • 美國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
  • 美國對台灣主權的長期立場沒有改變
  • 美國並無計劃修改台灣關係法
  • 八一七公報的內容不表示美國在對台軍售之前會徵詢北京意見

此外,美國國會有部分友台議員認為,台灣關係法對於台灣一旦遭到中國軍事侵略,美國應如何因應的規範不夠明確(所謂的戰略模糊),因此在2000年提出台灣安全加強法,但並未通過。

2018年3月,川普總統將台灣旅行法(The Taiwan Travel Act)簽署生效,代表台美官員互訪的層級可以提高。

看更多
關閉
」中明確規定美方需要支持台灣抵禦的內容。中國使用這類手段必將帶來美方對台灣的支持層層加碼,最終造成美中之間的惡性循環。

她指出,這次大選是台灣選舉史上首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第3次執政的現實。在民進黨治下,台灣距離中國想要的和平統一越來越遠,但北京是否仍能拒絕與民進黨接觸?中國過去8年不與民進黨政府進行官方接觸,核心原因在於北京認為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不具備對話的政治基礎,這一立場至今仍無改變。

孫韻分析,民進黨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在台灣內部缺乏民意支持,賴清德接受「九二共識」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那麼,兩岸想要恢復溝通交流,就須產生新的政治基礎。民進黨「放棄或凍結」台獨黨綱是其中一個選項,選前幾個月曾有美方學者呼籲民進黨接受這個選項。

孫韻認為,雖然雙方對台灣議題有完全不同的解讀,美中對此進行對話、管控危機的意願是真實而強烈的。在美方看來,中國改變現狀的意願比民進黨更高。但美中之間就「如何定義和維持現狀」以形成更多共識,無疑對維持台海和平有正面的意義。(編輯:張淑伶)11301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網傳作票不實影音 北檢追查有無幕後主使者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