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開啟總理路 與習近平分配經濟權力是一大挑戰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北京13日電)中國國務院新任總理李強今亮相於媒體前,宣告開啟他的總理之路。外界期盼他的「親商」經驗能提振眼下疲弱的中國經濟;但是同時,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如何分配經濟權力,實踐中國經濟轉型,是一大挑戰。
李強今天率其他4位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登場於人大閉幕會後的總理記者會。他一共回答了10個問題,最為人關注的仍在傳統經濟議題。
李強在會中講解經濟議題,肢體語言豐富,多次以手勢強調其論調。他在回應施政方向與經濟問題時,語調堅定,試圖要給企業、外資與消費者吃下「定心丸」。他也試著貼近人民,稱自己是老網民,也說民眾不會一直緊盯GDP,而是更關心自身身邊的事。
不過,更多的是在這場首秀上,他口中不斷提到「習近平」。
李強沒有中央歷練就當上總理。2000年初,習近平在浙江任官時,李強擔任其秘書長,兩人關係拉近。他後來在習近平擔任總書記10年間,主政浙江、江蘇與上海,深受提拔,這是中國最富裕的長三角地區。
在他上任以前,港媒經濟日報與花旗等外商曾撰文分析「李強經濟學」,重點可概括為發展民營經濟、開放招商引資、促進產業升級。
其實,在他還在浙江溫州為官時,就對自由市場的經濟有一生動比喻。
當時,他將當地的「溫州模式」打比喻為「地瓜經濟」,因為地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起眼但能夠四處延伸。「溫州模式」實為中國發展民營經濟的一個標誌,活力不受政府管控。
他的「親商」經驗,自然為外界思考,中國經濟走向是否能「樂觀看待」;以及他是否如消息所言,在取消「動態清零」上,或是往後其他政策上扮演說得上話的角色。
如果都樂觀地在上述問題回答為:「是」,下一步要思考的是,他可從習近平的手中接掌多大幅度的經濟權力,以及可以影響習近平多久?
過去10年,習近平已將政治權力擴展到經濟領域。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代表習近平在經濟決策的主導性地位。
後續包含「雙循環」、「共同富裕」,甚至是「監管」,都是強調內需市場、福利再分配的經濟政策,再加上習近平的經濟想法有「脫虛向實」的偏好,以及中國深陷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的外部夾殺,由中共領導、傾國家力量帶動下一步經濟轉型,可能才是習時代的經濟藍圖的走向。
而習近平上述的經濟思維,對於市場信心與企業家精神可能都投下了不確定性。
坐上中國國務院總理後,依照現今中共執政思維,經濟大權可能還是緊握在中央財經委員會與深改委手中,李強是否能身兼其中一個小組或委員會的組長,以此主政經濟大權,並指揮國務院系統,是一懸念。
也許身為習近平的心腹,短期間政策執行不會再有南北院之爭,可以穩當地處理先來的後疫情經濟「穩增長」的挑戰。
不過,仕途深受習近平提拔的他,如何穩定且持續的與習分配經濟權力,實踐中國經濟轉型,讓「李強經濟學」與習擘劃的經濟藍圖鑲嵌,是後續的難題。
李強的考驗才剛開始。(編輯:周慧盈)11203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