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產業技術門檻高、美國全面制裁 中國晶片自主困難重重
(中央社台北27日電)美國之音(VOA)26日報導,中國力求突破美國封鎖,尋求晶片製造自力更生,但專家指出,晶片產業的技術複雜程度和美國制裁的全面性,使得中國突破重圍實現半導體生產獨立自主困難重重。
報導說,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表示,以太陽能光電技術為例,中國2012至2013年提供42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2687億元)補助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
他說,此舉使得中國的太陽能光電產品於2013年占全球逾60%,如今中國試圖以同樣的模式應用於半導體,但顯然沒有取得相同的成果。
埃澤爾表示,半導體的技術複雜程度超過光電產品「幾十個數量級」,況且晶片製造和設備製造的複雜性,需由專業供應商組成全球供應鏈。
他說,半導體產業鏈最重要的3個階段,分別是研發和設計、製造、組裝測試包裝,每個階段的發展和成熟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埃澤爾表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聯合日本等盟國,向中國施加的半導體製造技術限制和控制,可望獲得證明是有效的。
美國去年10月頒布一系列針對中國半導體晶片產品和製造設備的禁運措施,並且在技術、人才、資本等層面,全方位圍堵中國。
不過也有專家建議,與其圍堵,不如讓中國依賴西方晶片和技術,以達到牽制中國的目標,因美國技術和人才完全隔絕在中國芯片市場之外,反使得美國失去以技術牽制中國的戰略武器。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副主席暨研究主任謝瑞(Paul Scharre)主張,美國應保持中國對美國晶片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AI)晶片的依賴,而不是斷絕美國這方面的影響力。
他說,美國切斷中國獲得先進晶片的途徑,就是在放棄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長期影響,並加速中國走向晶片獨立。
謝瑞表示,即使日本與荷蘭加入美國限制中國的行列,但外國公司還是可以在中國境外新建完全沒有美國設備的晶圓廠,以滿足中國市場需求,並說美國限制低端晶片出口中國沒必要,因這些晶片不至於影響美國國安。(編輯:曹宇帆)1120127
- 2024/10/24 03:36
- 2023/01/28 12:00
- 2023/01/28 06:42
- 分析:產業技術門檻高、美國全面制裁 中國晶片自主困難重重2023/01/27 13:04
- 2023/01/26 15:08
- 2023/01/15 19:5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