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地方財政缺錢 疫情削減收入開支居高不下

2022/9/26 17:41(9/26 21:2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媒體財新周刊報導,中國面臨疫情衝擊、留抵退稅政策、土地出讓不佳等多種不利因素,而「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抗疫、債務支出居高不下,地方財政出現龐大缺口。

財新周刊26日的報導,分析了今年中國地方財政缺錢的原因及狀況。

報導指出,2022年以來中國經濟復甦遭遇波折,下行壓力加大、各地疫情散發頻發,疊加部分行業存量增值稅留抵稅額全部退還,地方財政面臨嚴峻挑戰。

報導引述中國財政部的數據,2022年4月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開始出現負成長,4月、5月降幅分別達到40.4%、30.8%,6月起降幅縮小,8月轉為增長4.9%,1至8月累計年降6.5%。

雖然地方收入減少受留抵退稅政策的影響,但扣除退稅因素後,增速也只有4.5%,不僅低於2021年同期的17.9%,也低於2020年及2021年前8個月平均的5.8%。

除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少,作為地方收入重要來源的土地出讓收入也快速下滑。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拖累,2022年前8月土地出讓收入累計年降28.5%。

與此同時,地方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強度,2022年1至8月年增6.3%,較2020年和2021年同期分別為年降1.7%和年增4.8%。收支增速一降一增,地方財政壓力自然加大。

報導又提到,更持續衝擊經濟是疫情及封控措施,令地方財政收入減少但防疫開支增加。

發生過大規模本土疫情的吉林、天津、雲南、上海,前7月累計財政收入降幅最大,年降16.2%至40.4%,僅6省分財政收入增長。

2022年1至8月地方與抗疫相關的衛生健康支出年增8.9%,高於2020年和2021年同期的5.4%和3.9%。

報導引述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近期在各地進行調研時,華南某市下轄區財政局長預計,2022年全年疫情防控經費支出將是2021年的3倍。

2022年7月深圳市龍崗區調整財政預算時,需追加疫情防控經費超約人民幣6億元(約新台幣26億元),主要是開設健康驛站、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發放一線防疫人員工作補助等支出;羅湖區也新增約1.2億元補充預算準備金,用於疫情防控等不可預計支出。

報導分析,地方財政運行風險尤其集中在市縣基層。在粵開證券調研中,多名市縣財政局長表示,由於財政體制特點,市縣承擔支出占比偏高,越往基層,財政越困難,部分區縣甚至重回「吃飯財政」(收入僅夠支持公務人員的工資及辦公室的開支),基本靠省級庫款調度過日子,甚至出現不得不延後發放工資的情況。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在財新周刊專欄中預計,很多市縣土地出讓收入的全年目標難以實現,形成資金缺口,「三保」支出保障出現困難。

報導指出,近年來民眾關注到的基層「三保」風險,主要是有關在職財政供養人員工資津補貼或公用經費上,例如在粵開證券調研中,某華北城市財政局長承認2022年出現「三保」困難,推遲了發工資的日子。

報導引述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教授王振宇撰文稱,一旦出現經濟不景氣、稅收政策變動、上級各類轉移支付減少與下達不及時等,就會帶來縣級財政資金流動性不足,進而出現「庫緊」現象。

王振宇表示,每月資金調度已成為某些縣級財政的重要職責,「拆東牆補西牆」、「十個瓶子九個蓋」等行為普遍。

面對收支緊張,地方政府採取多種措施增收壓支,如部分市縣政府大規模出售資產,部分地方重現亂罰款、亂收費、過罰不當等現象。2022年前8個月非稅收入高增21.2%,對沖了稅收下降的部分影響。

地方政府也減少機關津貼及公用經費來削減開支,但「三保」支出和政府債務付息等開支,很難壓減。(編輯:陳沛冰/張淑伶)11109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