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是否恢復生活常態 港府陷入大混戰
(中央社台北16日電)香港疫情死亡率與恢復海外通關問題,引發連日政府官員與專家隔空交戰。醫衛局長盧寵茂昨撰文堅持疫情死亡率大幅高於流感,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今天發文則指有人「拖著復常後腿」。
這場隔空交戰由13日開始,特首李家超會見記者談及疫情時表示,現時疫情仍然嚴峻,指過去一般季節性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一年可能約有300多例死亡,但第5波疫情有9000多例死亡,兩者相差30倍;流感死亡率是0.1%,但Omicron病毒變異株死亡率是0.6%,兩者相差6倍。
同日香港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在其臉書發文反駁,指據衛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確診病例約156萬,超過9500人死亡,若由2021年12月31日起計算,第5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截至9月4日粗病死率為0.6%,是流感6倍。
但他強調,衛生防護中心統計數據並未將現時新一波疫情與今年2至3月疫情分開,5月起新一波疫情由BA.4或5等變異株引起,粗病死率已經下降至0.098%,與流感死亡率相若。
他並說,分析數據要精準,死亡率會因病毒變異,疫情發展到現在不應該一刀切計算。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15日也在其臉書分析,指今年5至9月疫情粗死亡率為0.11%,較今年1至4月第5波疫情粗死亡率0.76%,以及2020年至2021年第1至4波疫情的1.68%大幅下降,亦與流感的0.1%粗死亡率相若。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15日則在網誌撰文反駁,重申疫情死亡率約0.6%,「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改不了的數字」,疫情前即2015年至2019年香港流感每年只造成211至812人死亡(平均450人)。
他表示,如果只利用5月至今的死亡率數據,企圖說明疫情發展到現在已與季節性流感相若,「這猶如裝成瞎子摸大象,是以偏概全,令市民對疫情麻痺,不利精準抗疫。」
梁栢賢今天再在臉書發文表示「國際通關已是大勢所趨,亦是民心所向,有些人還拖著復常後腿,如果不是誤判疫情,有否其他目的就不得而知。」
他又說,「有朋友說笑:『這些人…是否金融間諜,想拖垮香港經濟,有利其他國家發展?』我說:『你看得韓劇太多啦,邊有咁多陰謀!(沒有那麼多陰謀)』」
梁栢賢擔任醫管局行政總裁前,曾任香港衛生署副署長,參與處理2003年香港SARS爆發。COVID-19疫情爆發後他常在臉書發文表達意見。
梁栢賢最近的貼文多次指香港應該復常,8月26日他撰文指,曾與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通電話就疫情交換意見,兩人認為「疫情現在呈指數級增長,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是沒有意義」。
9月10日梁栢賢撰文表示,對未來數週入境檢疫改為「0+7」感樂觀,雖然社會上仍有「不少保守強硬派雜音」,但相信特首會堅持復常步伐。
此前外媒曾報導,香港政府內部對11月取消入境酒店隔離意見分歧,李家超傾向取消,而盧寵茂則反對。盧寵茂其後撰文不點名反駁,指文章令他聯想到清朝宮鬥劇「延禧攻略」,令讀者誤以為港府內部分裂。
香港近期就何時取消海外入境檢疫的討論越來越熾熱,除了因為嚴格的入境檢疫政策導致百業蕭條外,11月香港將舉行國際金融峰會及國際七人欖球賽,被視為香港重新與世界接軌的盛事,若屆時香港仍實施海外入境酒店隔離,難免影響活動。
香港同時面對已重新開放的新加坡的競爭,兩地會於10月底至11月相若時間分別舉行金融科技活動,新加坡被視為向香港搶生意,也令香港有迫切性考慮是否取消海外入境檢疫限制。
九龍倉集團大股東吳光正日前罕有公開發文,表示紐約、倫敦及新加坡等已陸續開放,入境無須隔離,為何香港不能看齊。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日前也要求港府與中國商討盡快通關,指若香港只靠「內循環」會「內出血」。
親中報章「大公報」13日也發文,提到疫情下香港流失大型展覽,若港府不盡早公布免檢疫免隔離路線圖,勢必影響香港經濟發展。(編輯:陳沛冰/呂佳蓉)111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