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中國礦產成立 分析:擴大國際採購議價權
(中央社台北21日電)中國中央直屬企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成立,分析指出,這一舉動經濟戰略布局意味濃厚,中國是全球最大鐵礦石消耗國,鐵礦石資源進口卻受制於外商,整合採購平台,將可擴大採購議價權。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姚林,註冊資本人民幣200億元(約新台幣885億元)。經營範圍包括選礦、礦物洗選加工、金屬礦石銷售、採購代理服務、貨物進出口、從事與主業相關投資活動和資產管理服務等。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5名高階管理人員分別來自中鋁集團、中國寶武、五礦、鞍鋼集團等4家央企和國家發改委。
綜合上海證券報、中國企業家日報等媒體報導,中國對鐵礦石資源進口高度依賴。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研究報告,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連續多年保持在80%以上,巴西的淡水河谷、澳洲的力拓、必和必拓、FMG等4大礦商控制全球70%左右供應量,鐵礦石資源供應高度集中,為賣方主導市場。
報導指出,中國是鋼鐵產量最多的國家,理應對於進口原料有強大議價空間,卻因對外談判和行動未能一致,鐵礦石資源始終為賣方市場。澳州跟著美國政策「聽風就是雨」,卻又控制中國60%左右鐵礦石進口,對於中國來說是個致命風險。
業內人士推估,新成立的礦業央企有望成為國內鐵礦石需求整合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統籌鐵礦石進口採購等環節,提高中國在鐵礦石交易市場上的議價權;且也有利於推進境外項目投資和開發,提升海外權益礦占比。
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諮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21日於官媒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指出,在全球鐵礦石交易市場中,中國進口量占比近7成;但是鐵礦石企業數量過少,形成寡頭壟斷局面。
周城雄認為,中國鋼鐵企業數量多,由於分散議價,鐵礦石交易價格必然不利,礦產資源集團成立後,可以將礦石資源的開採和進出口集中起來,提高原材料環節的行業集中度,這是快速扭轉鋼鐵業被動局面的重要一步。(編輯:李雅雯/楊昇儒)11107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