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辭世5週年 友人盼紀念雕像在台公開展出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台北13日電)今天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5週年,他的友人在新北市舉辦紀念活動。藝術家顏柯夫希望在台灣覓得場地,公開陳列劉曉波紀念群雕,他認為這能展現台灣的勇氣和包容心。
因起草「零八憲章」而被囚禁多年的中國民運人士劉曉波,2017年7月13日因肝癌在保外就醫期間病逝,享壽61歲。
劉曉波的友人、詩人廖亦武和貝嶺等人,今天在顏柯夫位於新北市白沙灣的畫室,舉辦劉曉波逝世5週年紀念活動,並展出藝術家鄭愛華所創作的紀念雕像群,分別是劉曉波的人像、象徵他2010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空椅子、呈現劉曉波思想的書本,和獻給他的玫瑰花。
這批雕像群曾於2018年劉曉波逝世週年時,在台北市政府前的公園短暫展出。顏柯夫告訴中央社,未來希望覓得場地,公開陳列紀念群雕,他認為,這也能展現出台灣社會的勇氣和包容心。
畢業於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顏柯夫曾參與1989年的天安門學運,之後輾轉來台定居。
曾採訪過劉曉波的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會中致詞時說,劉曉波曾在北京家中昏暗的房裡對他說過那句名言:「我沒有敵人」,當時他並不以為然。
直到2010年諾貝爾獎頒獎期間,他在挪威奧斯陸街頭看到當地女高中生穿的衣服用英文寫著這句名言,才驚覺劉曉波的理念已經傳播得這麼快、這麼遠。
矢板明夫說,推動民主是劉曉波畢生的信念。而唯有民主化,中國的領導人改變對外擴張的思想,台灣才有真正的安全。這是在台灣紀念劉曉波的意義。
劉曉波友人組成的團體「曉波助瀾會」也透過臉書(Facebook)發表紀念文。文章稱,越來越強橫的新極權體制顯示,民主化才是出路。在看似絕望的當口,要保有信心,極權體制反人性的本質注定屬於歷史錯誤的一方,「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像曉波一樣,堅持反對,至死方休,無論以何種形式」。
無國界記者(RSF)也發聲明稱,在劉曉波逝世5週年之際,中國現有15名仍在囚的新聞自由捍衛人士遭遇最嚴重威脅,若未立即獲釋可能葬身獄中。這15人包括報導武漢初期COVID-19疫情的張展,和「六四天網」的創辦人黃琦等人。
無國界記者呼籲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施加更多壓力,使其終止資訊審查和媒體監控政策。(編輯:邱國強)11107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